后现代课程观与教师角色转变

被引:19
作者
解学仁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理学院浙江金华
关键词
后现代课程观; 教师; 多尔; 反思; 学习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3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代课程观认为知识是预设的、可确定的,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多尔认为后现代课程具有构建性与非线性特点,课程在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中形成与发展,师生是平等的,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以另一种更重要的形式出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课程网络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反思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社区课堂的协调者。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2]   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J].
沈岚霞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2) :110-113
[3]   后现代课程观和创新思维的自组织理论基础 [J].
蔡铁权 .
全球教育展望, 2002, 31 (06) :42-47
[4]  
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002
[5]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钟启泉等主编, 2001
[6]  
后现代课程观[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