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及邻区新生代差异隆升的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20
作者
曹凯 [1 ,2 ]
王国灿 [1 ,2 ]
刘超 [3 ]
孟艳宁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察研究院
关键词
西昆仑; 新生代; 磷灰石; 热年代学; 差异隆升;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总结和分析有关热年代学的资料,认为西昆仑及邻区的隆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第一,隆升历史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晚渐新世到早中新世(25~16Ma)的部分隆升阶段、中新世中后期的快速隆升阶段(14~8Ma)和晚中新世以来的整体强烈隆升阶段(6Ma以来).第二,隆升在空间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塔什库尔干-公格尔山地区的隆升主要集中在9Ma以来,红其拉甫-库地地区的隆升主要集中在25~16Ma,康西瓦-普鲁地区的隆升则主要在9Ma以来(集中在9~2Ma)和25~12Ma.东西方向上表现为东西两端靠近构造结(喜玛拉雅西构造结和西昆仑-阿尔金构造结合部位)的地方较新(主要在9Ma以来),中间较老(主要在9Ma以前);南北方向上,西昆北地体在20Ma左右发生快速隆升,西昆南地体在9~5Ma发生快速隆升,而甜水海地体在5~2Ma发生快速隆升,由北向南总体上呈现出由老到新的空间差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95 / 90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51]   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的发现与论证 [J].
潘裕生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02) :184-192
[52]   西昆仑山构造特征与演化 [J].
潘裕生 .
地质科学, 1990, (03) :224-232
[53]   大型走滑断层——碰撞后陆内变形的重要形式 [J].
钟大赉 ;
P.Tapponnier ;
吴海威 ;
张连生 ;
嵇少丞 ;
钟嘉猷 ;
刘小汉 ;
U.Schaerer ;
R.Lacassin ;
P.Leloup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9, (07) :526-529
[54]   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花岗岩类时空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J].
汪玉珍 ;
方锡廉 .
新疆地质, 1987, (01)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