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都江堰市为例

被引:38
作者
洪步庭 [1 ,2 ]
任平 [1 ,2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四川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 生态适宜性评价;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都江堰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1402 ;
摘要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乡村聚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新建或重建过程从空间上来看是其与内部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竞争控制与覆盖的过程。在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却不降反升,其空间布局与扩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反馈还考虑不足。借鉴景观生态格局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以都江堰市为例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近十年来,研究区各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生态较适宜与高度适宜区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而较不适宜与不适宜区域则扩张明显,"一减一增"的鲜明对比表明人类活动对当地景观生态格局的干扰在明显增强;(2)不同时间段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生态不适宜区,农村居民点的数量与面积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而中等适宜及以上等级区域的农村居民点数量与面积则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3)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处于不断变化之中,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分别有559.39和781.11 hm2的农村居民点生态适宜性等级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对于加强当地重要生态景观单元的保护,协调人与土地、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制定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等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86 / 139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ANP-GIS的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J].
王宪恩 ;
丁炎军 ;
王硕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8, (03) :232-236+244+375
[2]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武清区生态空间规划 [J].
江文渊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8, 41 (02) :17-25
[3]   基于生态约束-发展潜力的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J].
张宸睿 ;
符海月 ;
张鑫 ;
钱志友 .
水土保持通报, 2017, 37 (03) :174-181+187
[4]   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J].
赵小娜 ;
宫雪 ;
田丰昊 ;
李明玉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5) :778-787
[5]   生态视角下的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J].
孙凌蔚 ;
李月臣 ;
朱康文 ;
刘建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4 (03) :121-127+2+141
[6]   规划调控下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研究 [J].
邹亚锋 ;
吕昌河 ;
周玉 ;
杨瑞 .
资源科学, 2016, 38 (07) :1266-1274
[7]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四川省泸县为例 [J].
王旭熙 ;
彭立 ;
苏春江 ;
徐定德 ;
陈田田 .
生态学报, 2016, 36 (12) :3646-3654
[8]   1988—2013年重庆市主城九区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J].
张骞 ;
高明 ;
杨乐 ;
陈成龙 ;
孙宇 ;
王金柱 .
生态学报, 2017, 37 (02) :566-575
[9]   基于城乡联系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J].
杨昕 ;
贺贤华 ;
毛熙彦 ;
贺灿飞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02) :336-344
[10]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珠海市生态适宜性评价[J]. 李健飞,李林,郭泺,杜世宏.应用生态学报.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