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承德地区晚侏罗世盆地充填记录及对盆缘构造作用的指示

被引:35
作者
刘少峰
张金芳
李忠
王清晨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承德; 土城子组; 盆地充填; 岩屑岩性相; 构造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承德地区滦平—承德和大杖子—新城子晚侏罗世沉积盆地带分别与丰宁—隆化逆冲带和尚义—平泉逆冲带相邻。盆地充填的土城子组在垂向上可划分出三个主要由辫状河冲积平原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组成的盆地相。沉积物岩屑和砾石成分统计表明 ,滦平—承德盆地北缘岩屑岩性相在垂向上表现出三个基底变质岩岩屑向上增多的旋回 ,而滦平—承德盆地南缘及大杖子—新城子盆地则由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岩屑表现出三个向上增多的旋回。盆地沉积学特征表明 ,滦平—承德盆地南北边缘分别受控于尚义—平泉北缘和丰宁—隆化逆冲带 ,而大杖子—新城子盆地受控于尚义—平泉南缘逆冲带。如果承德断层发生了长距离逆冲推覆活动 ,其活动时间绝非土城子组同沉积期和之后 ,应该发生于髫髻山组沉积之后和土城子组沉积之前。盆地中三个岩屑岩性相旋回和盆地相旋回共同地反映了盆缘逆冲带三次抬升剥露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中国大陆的板内变形机制 [J].
万天丰 ;
赵维明 .
地学前缘, 2002, (02) :451-463
[2]   论全球性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造山带 [J].
崔盛芹 .
地学前缘, 1999, (04) :283-293
[3]   初论板内造山带 [J].
张长厚 .
地学前缘, 1999, (04) :295-308
[4]   燕山式板内造山带基本特征与动力学探讨 [J].
宋鸿林 .
地学前缘, 1999, (04) :309-316
[5]   燕山—阴山地区晚侏罗世强烈推覆—隆升事件及沉积响应 [J].
和政军 ;
李锦轶 ;
牛宝贵 ;
任纪舜 .
地质论评, 1998, (04) :407-418
[6]   燕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J].
赵越 .
地质论评, 1990, (01) :1-13
[7]  
华北区区域地层[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陈晋镳,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