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D主孔揭示的东海超高压榴辉岩中的金红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45
作者
王汝成
王硕
邱检生
倪培
机构
[1]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系
[2]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系 南京
[3] 南京
[4] 南京
关键词
金红石; 微量元素; 榴辉岩;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78.47 []; P588.34 [区域变质作用及岩石]; P5 [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金红石是榴辉岩中的主要含钛副矿物。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m岩心样品中,金红石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蓝晶石榴辉岩中都程度不等地含有金红石。金红石既可以与其它矿物一起包裹在主要变质矿物中,也可以呈粒间矿物,但在榴辉岩经受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过程中,金红石亦会退变为榍石。本文利用电子探针除了分析了金红石的主要元素外,还仔细测量了Nb、Cr、Zr含量。结果显示,Nb平均含量为147ppm,最高含量为670ppm,Cr的平均含量为614ppm,最高含量为3630ppm,低Nb特征(<1000ppm)显示榴辉岩原岩为镁铁质岩石;此外,三类榴辉岩也具有不同的金红石Nb、Cr地球化学特征,即金红石榴辉岩中的金红石表现为低Cr(<500ppm)、Nb变化大(0-670ppm)的特征,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的金红石以中等Cr含量(500-1200ppm)、Nb变化较大(0-480ppm)为特征,而蓝晶石榴辉岩中的金红石显著富Cr(2000-3630ppm),而Nb则非常贫乏(<140ppm)。在总共289个金红石Zr含量数据中,大部分Zr含量分布在150-240ppm之间,均值约为200ppm;利用Zacketal.(2004)提出的金红石温度计,计算得到金红石的形成温度介于690℃和7870℃之间。研究结果表明,金红石的微量元素分析是研究榴辉岩原岩特征及其钛成矿作用的实用方法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65 / 47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科学目标及初步成果
    许志琴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1 - 8
  • [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米超高压变质岩中的钛矿化
    徐珏
    陈毓川
    王登红
    余金杰
    李纯杰
    傅旭杰
    陈振宇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119 - 126
  • [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50m)榴辉岩岩石化学研究
    张泽明
    许志琴
    刘福来
    游振东
    沈昆
    杨经绥
    李天福
    陈世忠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27 - 42
  • [4] 苏北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及其成因
    黄建平
    马东升
    刘聪
    王辉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 514 - 524
  • [5]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Zr in rutile: empirical calibration of a rutile thermometer[J] . T. Zack,R. Moraes,A. Kronz.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