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丝蚓对水田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生物扰动作用

被引:22
作者
孙刚
房岩
韩德复
吕明
机构
[1] 长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水丝蚓; 水田; 生物扰动; 沉积物; 垂直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5 [农业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 ;
摘要
以化学性质稳定的玻璃珠作为示踪颗粒,研究水丝蚓扰动对水田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影响,探讨底栖动物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中的生物扰动作用。水丝蚓扰动10d后,沉积物表层示踪颗粒有31.6%向下迁移,最大迁移深度为6.3cm,垂直迁移率为1.048×10-3g-1.cm-2.d-1。6cm深处的示踪颗粒分别有32.0%和21.1%在扰动后向上和向下迁移,向上和向下最大迁移距离分别为4.1cm和3.4cm,垂直向上和向下迁移率分别为1.061×10-3g-1.cm-2.d-1和6.998×10-4g-1.cm-2.d-1。水丝蚓对水田沉积物颗粒的垂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水田立体开发与绿色稻米生产 [J].
孙刚 ;
房岩 ;
张胜 .
农业与技术, 2006, (06) :48-50
[2]   复合种养水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 [J].
孙刚 ;
房岩 ;
韩德复 .
农业与技术, 2006, (05) :48-50
[3]   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 [J].
孙刚 ;
盛连喜 ;
千贺裕太郎 .
生态环境, 2006, (05) :1106-1110
[4]   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扰动对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影响 [J].
杜永芬 ;
张志南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988-992
[5]   水丝蚓人工养殖技术 [J].
钟永平 ;
保华 ;
禄喜 .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2, (05) :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