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中学生地震后1年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

被引:8
作者
李娟
胡晓琴
刘潇霞
曾子倩
刘之月
向莹君
袁萍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关键词
应激障碍,创伤后; 精神卫生; 症状和体征; 学生; 自然灾害;
D O 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0.10.023
中图分类号
R749.5 [反应性精神障碍];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了解汶川重灾区地震后1 a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现患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对汶川地震重灾区3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PTSD的诊断依据DSM-Ⅳ标准。结果地震后1 a重灾区中学生PTSD的筛查阳性率为6.1%,以警觉性过强所致易激惹症状(D组)阳性率最高(75.1%)。初二和高一年级,居住在农村、家庭有财产损失的学生PTSD阳性率及B,C,D 3组症候群阳性率较高;女生和地震中受伤学生B,C,D 3组症候群阳性率较高。结论地震后1 a青少年PTSD阳性筛查率仍较高,继续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重灾区青少年PTSD造成的长期心理危害十分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201 / 120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5·12”大地震青少年PTSD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探讨 [J].
鲍兵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04) :24-26
[2]   青少年灾后心理应激障碍及干预模式评价 [J].
尹明华 ;
洪森荣 .
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 (07) :814-816
[3]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评价量表 [J].
史铁英 ;
姜潮 ;
贾树华 ;
刘启贵 ;
张杰 ;
齐香玉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40) :44-47
[4]   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PTSD及其相关因素 [J].
赵丞智 ;
李俊福 ;
王明山 ;
范启亮 ;
张富 ;
张华彪 ;
汪向东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3) :145-147
[5]   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 [J].
李文道 ;
钮丽丽 ;
邹泓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04) :8-13
[6]   张北尚义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随访研究 [J].
赵丞智 ;
汪向东 ;
高岚 ;
李俊福 ;
张华彪 ;
沈渔邨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06) :361-363
[7]   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的调查研究 [J].
张本 ;
王学义 ;
孙贺祥 ;
马文有 ;
徐广明 ;
于振剑 ;
孟雪梅 ;
刘秀花 ;
刘晓芸 ;
李秀芝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01) :17-19
[8]   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 [J].
张虹 ;
陈树林 ;
郑全全 .
心理科学, 1999, (06) :508-511+574
[9]   唐山大地震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抽样调查研究 [J].
张本 ;
王学义 ;
孙贺祥 ;
马文有 ;
姜涛 ;
张秀凤 ;
于振剑 ;
许瑞芬 ;
彭精芬 ;
孟雪梅 ;
刘晓云 .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9, (02) :106-108
[10]  
医科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成、归因及干预实验研究.[D].杨晓云.辽宁师范大学.200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