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25
作者
黄贤金
周艳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土地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 土地开发强度; 空间规划;
D O I
10.16868/j.cnki.1674-6252.2018.06.036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基础,对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土地资源承载力向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发展,再到近年来以土地开发强度为特征,以及基于供给能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兴起的历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单一资源走向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及综合要素的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但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更多地关注承载的极限容量,对发展容量的关注不足;缺乏具有普适性、可推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及方法体系等问题,其研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需在承载力从极限容量向发展容量转变,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强化以空间开发利用为特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深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2+54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0 条
[31]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2 Odum HT. New York . 1996
[32]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适度人口规模研究——以北海市为例 [J].
薛英岚 ;
吴昊 ;
吴舜泽 ;
吴悦颖 ;
曾维华 .
环境保护科学, 2016, 42 (01) :1-6
[33]   城市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徐州市为例 [J].
黄敬军 ;
姜素 ;
张丽 ;
魏永耀 ;
缪世贤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S2) (S2) :204-208
[34]   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差异分析 [J].
马宇翔 ;
彭立 ;
苏春江 ;
王旭熙 ;
徐定德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5, (06) :159-166
[35]   基于供给生态服务价值的云南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 [J].
陈芳淼 ;
田亦陈 ;
袁超 ;
张蜜 ;
张飞飞 ;
尹锴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 (12) :1605-1613
[36]   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探析 [J].
殷清慧 ;
尹科 .
安顺学院学报, 2015, 17 (04) :133-136
[37]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研究 [J].
雷勋平 ;
邱广华 .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 (01) :314-323
[38]   环渤海沿海地区土地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 [J].
于广华 ;
孙才志 .
生态学报, 2015, 35 (14) :4860-4870
[39]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186-201
[40]   基于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西安市适度人口测度 [J].
范晨辉 ;
马蓓蓓 ;
薛东前 .
水土保持通报, 2015, 35 (01) :205-20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