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4ka BP前后异常洪水事件的沉积证据

被引:46
作者
张俊娜
夏正楷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中原地区; 4000aBP; 史前异常洪水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国内外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大量证据表明,4000aBP前后是史前洪水频发的时期,这次史前洪水事件的性质、规模、起因以及它对人类文化演进的影响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心的问题。我国有关4000aBP前后史前洪水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随后的十几年间,先后在青海喇家遗址、河南新寨遗址、锉李遗址、孟县遗址、山东尹家城遗址等处发现了这次洪水事件的地质和考古遗迹。这些古洪水遗迹的发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尽管这一地区4000aBP前后洪水事件的遗迹已有发现,但数量偏少,研究程度不够深入,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古洪水、古气候研究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对华夏文明起源研究的需求。为此,在过去工作基础上,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我们近年来继续在中原地区开展4000aBP古洪水的研究,相继发现了多处这次洪水事件的地质和考古记录,其中以河南西部的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南北部的焦作西金城遗址和山西南部的绛县周家庄遗址最具代表性。这三处遗址分别位于不同的地貌部位,研究表明,以上三处出现的史前洪水,都与当时比较湿润的气候环境有关,同时,受地貌条件的影响,它们又具有不同的洪水过程,对人类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685 / 69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河南博爱县西金城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 [J].
王青 ;
王良智 .
考古, 2010, (06) :22-35+115+107
[2]   泾河中游龙山文化晚期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 [J].
李瑜琴 ;
黄春长 ;
查小春 ;
庞奖励 .
地理学报, 2009, 64 (05) :541-552
[3]   徐堡城址的性质问题 [J].
马世之 .
中原文物, 2009, (02) :37-40
[4]   大禹治水与夏族东迁 [J].
张华松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9 (02) :1-4+91
[5]   对大禹治水的再认识 [J].
李亚光 .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14-118
[6]   4.2ka BP气候事件在中国的降雨表现及其全球联系 [J].
谭亮成 ;
安芷生 ;
蔡演军 ;
隆浩 .
地质论评, 2008, (01) :94-104
[7]   关于二里头遗址的省思 [J].
许宏 ;
刘莉 .
文物, 2008, (01) :43-52
[8]   关中西部漆水河全新世特大洪水与环境演变 [J].
查小春 ;
黄春长 ;
庞奖励 .
地理学报, 2007, (03) :291-300
[9]   二里头文化的首和尾 [J].
邹衡 .
中国历史文物, 2006, (02) :4-5
[10]   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 [J].
吴文祥 ;
葛全胜 .
第四纪研究, 2005, (06) :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