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不同陆面方案的WRF模式对2007年7月江淮强降水过程的模拟

被引:39
作者
马红云 [1 ]
郭品文 [1 ]
宋洁 [1 ,2 ]
机构
[1]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北伊利诺州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WRF模式; 暴雨模拟; 陆面方案; 城市下垫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WRF模式,分别选用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SLAB、RUC、NOAH、UCM)对2007年7月7~8日的江淮暴雨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虽然主要雨带的基本位置和大致走向受陆面方案的影响并不大,但是降水强度的分布对陆面物理过程是敏感的,耦合陆面方案比不耦合陆面方案的模拟效果更接近实况;不同陆面方案模拟的降水量均较实况偏小,然而由于考虑的要素和物理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它们对降水的中心落点、雨量值、降水日变化、降水类型以及降水条件的模拟各有所长;特别值得指出,TRMM资料与4种方案的模拟结果均反映出本次降水日变化过程中夜间的峰值特征,这是短时降水(1~3 h)和持续性降水(≥6 h)的综合反映,而凌晨后的降水则主要由持续性降水造成;在各种试验的综合比较中,NOAH方案较其他方案的模拟结果显得更稳定与合理,UCM方案针对城市下垫面的模拟有一定优越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57 / 5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