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RILs群体叶绿素含量和千粒重相关分析及QTL定位

被引:11
作者
刘胜男
甘剑锋
张海萍
常成
卢杰
司红起
马传喜
机构
[1] 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区域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小麦; 旗叶叶绿素含量; 千粒重; 相关性; QTL分析;
D O 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3.04.017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京411/红芒春2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实验材料(包括177个家系),研究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及其与粒重的关系,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2011和2012年,花后7 d(Ⅰ期)、14 d(Ⅱ期)、19 d(Ⅲ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及总叶绿素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连锁分析及QTL定位结果表明,2AS2存在一新的QTL位点(Barc5~Gwm448),控制I期和II期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于2011年和2012年均被检测到,可分别解释I、II时期叶绿素含量表型变异的16.38%~20.12%和17.27%~19.35%。而另一位点2AS1(Barc1138~Barc212)只在2011年检测到,可分别解释Ⅰ、Ⅱ期叶绿素含量变异的11.43%和9.67%。同时,该新位点(Barc5~Gwm448)也与千粒重变异有关,可分别解释其表型变异的13.35%(2011年)和10.14%(2012年)。未检测到花后其他时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基因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70 / 5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小麦株高发育动态QTL定位 [J].
刘宾 ;
赵亮 ;
张坤普 ;
朱占玲 ;
田宾 ;
田纪春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22) :4562-4570
[2]   玉米叶绿素含量的QTL定位 [J].
王爱玉 ;
张春庆 .
遗传, 2008, (08) :1083-1091
[3]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QTL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J].
田再民 ;
张立平 ;
孙庆林 ;
单福华 ;
田自华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243-247
[4]   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QTL的定位及其与产量的关联分析 [J].
崔世友 ;
喻德跃 .
作物学报, 2007, (05) :744-750
[5]   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 [J].
沈波 ;
庄杰云 ;
张克勤 ;
戴伟民 ;
鲁烨 ;
傅丽卿 ;
丁佳铭 ;
郑康乐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10) :1937-1943
[6]   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定位 [J].
汪斌 ;
兰涛 ;
吴为人 ;
李维明 .
遗传学报, 2003, (12) :1127-1132
[7]   水稻叶挺长发育动态的QTL分析 [J].
何慈信 ;
朱军 ;
严菊强 ;
Mebrouk Benmoussa ;
吴平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4) :2-7
[8]   水稻穗干物质重发育动态的QTL定位 [J].
何慈信 ;
朱军 ;
严菊强 ;
Mebrouk Benmoussa ;
吴平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1) :27-35
[9]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J].
吴金城 ;
鲁海泉 ;
吴显汀 .
河南科技, 1990, (04) :24-24
[10]   Advanced backcross QTL analy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lleles from wild relative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J].
Huang, X. Q. ;
Coester, H. ;
Ganal, M. W. ;
Roeder, M. S.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3, 106 (08) :1379-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