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地应力测量

被引:14
作者
孟文 [1 ,2 ]
陈群策 [1 ,2 ]
杜建军 [1 ,2 ]
丰成君 [1 ,2 ]
秦向辉 [1 ,2 ]
安其美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关键词
新加坡;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测量; 摩擦滑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31 [土和地基的应力];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8年和2009年,通过和新加坡宜康地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新加坡18个浅钻孔中进行了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通过测量获得了新加坡地壳浅部的现今应力状态,为新加坡拟建地下管缆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了地应力依据,也为世界应力环境数据库提供了参考.测试结果表明,在38.00~56.95m深度域内最大水平主应力σH值为3.45~9.64MPa,最小水平主应力σh为2.49~6.28MPa.水平主应力和用上覆岩层重量计算的垂直应力σv之间的关系为σH>σh>σv,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平均值分别是垂直应力平均值的5.13倍和3.23倍,表明新加坡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为主导.初步分析认为,新加坡陆域浅部构造应力场的量值大致呈南、北两端偏低,中间高的态势,在北端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值都小于它们各自的平均值,而南端则与平均值相当.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为NE—NEE向,该方向与前人在其邻区获得的构造应力场方向和由震源机制解反映的主压应力方向较为一致.新加坡现今构造应力场状态与印度板块、澳大利亚板块、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汇聚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库仑摩擦滑动准则,断层面摩擦系数取0.6~1.0,分析了研究区内断层产生摩擦滑动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611 / 26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水压致裂应力测量数据分析——对瞬时关闭压力ps的常用判读方法讨论
    丰成君
    陈群策
    吴满路
    赵金生
    李国歧
    安其美
    [J]. 岩土力学, 2012, 33 (07) : 2149 - 2159
  • [2] 汶川MS8.0级大震前后的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
    郭啟良
    王成虎
    马洪生
    王崇艮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5) : 1395 - 1401
  • [3] 东南亚新生代两类埃达克岩的分布、成因和含矿性
    朱章显
    杨振强
    [J]. 地质力学学报, 2008, 14 (04) : 328 - 338
  • [4] 对2004年苏门答腊-安达曼岛地震的测地学机制讨论
    杨志根
    [J]. 天文学进展, 2007, (03) : 270 - 278
  • [5] 欧亚地震带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其分区特征
    赵小艳
    苏有锦
    付虹
    邬成栋
    [J]. 地震研究, 2007, (02) : 146 - 151+206
  • [6]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现代岩石圈演化动力学模拟
    郑勇
    傅容珊
    熊熊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2) : 415 - 427
  • [7] 利用地应力实测数据讨论地形对地应力的影响
    陈群策
    毛吉震
    侯砚和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 : 3990 - 3995
  • [8] 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
    谢富仁
    崔效锋
    赵建涛
    陈群策
    李宏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4) : 654 - 662
  • [9] 龙门山断裂带的性质与活动性研究
    安其美
    丁立丰
    王海忠
    赵仕广
    [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4, (02) : 115 - 119
  • [10] 马来西亚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及其动力学成因
    赵财胜
    孙丰月
    李碧乐
    姚凤良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4) : 419 -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