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研究

被引:29
作者
琚建华 [1 ]
刘一伶 [2 ,3 ]
李汀 [2 ]
李跃清 [4 ]
机构
[1] 云南省气象局
[2]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
[3] 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 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ISO活动指数; 年际变化; 前期信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风场、垂直速度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逐日向外长波辐射(简称OLR)资料,运用Butterworth带通滤波方法,对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简称ISO)的特征和年际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气候平均状况下ISO在亚洲季风区存在5个活动中心,其中包括南海南部地区(5°N~15°N,110°E~120°E)。气候平均状况下南海ISO在5~9月有三次比较明显的活跃过程。以850hPa风在西南方向上的投影(Vsw)经30~60天带通滤波后的绝对值在南海区域的夏季平均定义了当年南海夏季风ISO活动指数,以此确定了南海夏季风ISO活跃年和不活跃年,并由此提取了两者在逐日序列和水平分布场特征上的差异。通过对南海夏季风ISO活跃年与不活跃年ISO信号差别的研究发现:在南海夏季风ISO活动较活跃年份的一个完整周期的8个位相合成中,低频对流中心从热带印度洋西部东传到达南海后,受Walker环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底层东风气流阻挡等其它动力和热力因素的影响转向东北传。春季南海地区较强的Walker环流和对流活动有可能作为南海夏季风ISO活跃的前期信号。
引用
收藏
页码:253 / 2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东亚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经向与纬向传播特征分析 [J].
琚建华 ;
孙丹 ;
吕俊梅 .
大气科学 , 2008, (03) :523-529
[2]   东亚季风涌对我国东部大尺度降水过程的影响分析 [J].
琚建华 ;
孙丹 ;
吕俊梅 .
大气科学, 2007, (06) :1129-1139
[3]   2007年夏季中国大陆85°E以东的异常天气与气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汛期降水预测的总结 [J].
卫捷 ;
陶诗言 ;
梁丰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6) :699-712
[4]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比较研究 [J].
李崇银 ;
贾小龙 ;
董敏 .
气象学报, 2006, (04) :412-419
[5]   南海热带对流季节内振荡对江淮流域旱涝影响的初步分析 [J].
贺懿华 ;
王晓玲 ;
金琪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3) :259-264
[6]   北半球副热带—中纬度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纬向传播与东亚夏季旱涝 [J].
韩荣青 ;
李维京 ;
董敏 .
气象学报, 2006, (02) :149-163
[7]   东亚夏季风区的低频振荡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影响 [J].
琚建华 ;
赵尔旭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2) :163-171
[8]   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研究 [J].
琚建华 ;
钱诚 ;
曹杰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5, (02) :187-194
[9]   江淮流域夏季严重旱涝与大气季节内振荡(英) [J].
杨辉 ;
李崇银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3, (04) :540-553
[10]   1998年南海夏季风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J].
徐国强 ;
朱乾根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4) :30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