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武当地区古生代伸展构造

被引:23
作者
胡健民
赵国春
马国良
张森琦
高殿松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
[3] 长安大学
关键词
伸展构造; 底侵作用; 武当地块; 秦岭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武当地块位于勉 (县 )略 (阳 )地区东侧 ,南部逆冲于扬子板块北缘之上 ,中 晚古生代期间曾经历过一期伸展构造作用。伸展构造系统以现今中元古代武当山群与新元古代耀岭河组之间的界面为主滑脱面 ,盖层系统由南往北滑脱拆离。沿主滑脱面上、下侵位了大量的基性岩席 ,其单颗粒锆石U Pb年龄为 40 1± 1 4Ma和 40 7± 1 2Ma。滑脱系统上部次级滑脱面上新生白云母的40 Ar 39Ar年龄为 2 82± 8.5Ma和 2 61± 0 .2 5Ma,表明伸展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二叠纪。考虑到邻区同时代的碱性岩浆作用 ,作者认为伸展构造是伴随着古生代大规模的上地幔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发生的 ,很可能代表了勉略洋打开的早期阶段。这对认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05 / 319+457 +45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1] 武当地区构造解析及成矿规律[M]. 地质出版社 , 秦正永等著, 1997
  • [12] 武当山推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蔡学林等著, 1995
  • [13] 秦岭造山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叶连俊等主编, 1991
  • [14] An ophiolitic tectonic melange first discovered in Huashan area, south margin of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J] . Yunpeng Dong,Guowei Zhang,Shaocong Lai,Dingwu Zhou,Bingquan Zhu.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1999 (3)
  • [15] The basic dyke swarms in the Wudang block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J] . Dingwu Zhou,Chengli Zhang,Juli Wang,Liang Liu,Yunpeng Dong,Yinyu Liu,Song Ha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1998 (13)
  • [16] Multiphasedeformationanddisplacementwithinabasementcomplexonacontinentalmargin:theWudangComplexintheQinlingOrogen,China .2 HuangW. Tectonophysics . 1993
  • [17]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初步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周鼎武
    张成立
    王居里
    刘良
    董云鹏
    刘颖宇
    韩松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7, (23) : 2546 - 2549
  • [18] 扬子地块北缘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岩群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意义
    胡健民,郭力宇,宋子新,李侠,刘护军
    [J].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5, (01) : 22 - 27
  • [19] 鄂北蓝片岩的40Ar/39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牛宝贵
    富云莲
    刘志刚
    任纪舜
    [J]. 科学通报, 1993, (14) : 1309 - 1313
  • [20] 北大巴山早古生代双模式火成岩套:以高滩辉绿岩和蒿坪粗面岩为例
    黄月华
    任有祥
    夏林圻
    夏祖春
    张诚
    [J]. 岩石学报, 1992, (03) : 243 -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