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法律保障

被引:26
作者
吴宇
机构
[1]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2] 国家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正当法律程序; 司法审查;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8.02.019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现代社会频发的群体性事件与邻避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不足不无关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不足,既有程序性法律规范不完善的原因,也有司法救济不利的原因。因此,必须以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为基准对现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行政程序规则和司法审查规则加以重塑和完善。一方面,为实现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中应当加强公众参与的程度、延长参与的时间;另一方面,为保障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必须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实质性审查。以此,建立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法律保障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生态城镇建设中环境邻避冲突的源头控制——兼论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完善 [J].
谭柏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2) :14-20
[2]   论程序性环境权 [J].
陈海嵩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5, 18 (01) :103-112
[3]   跨越专业门槛的风险交流与公众参与透视深圳西部通道环评事件 [J].
金自宁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7-27
[4]   “邻避”行动的社会生成机制 [J].
张乐 ;
童星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1) :64-70
[5]   参与式治理与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活化——“一体多元”与国家微观民主的建设 [J].
王锡锌 .
法学杂志, 2012, 33 (06) :94-98+104
[6]   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类型初探 [J].
付宇程 .
法学杂志, 2011, 32 (12) :124-126
[7]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 [J].
陶鹏 ;
童星 .
南京社会科学, 2010, (08) :63-68
[8]   什么是正当法律程序 [J].
刘东亮 .
中国法学, 2010, (04) :76-88
[9]   行政判断余地之理论、范围及其规制 [J].
伍劲松 .
法学评论, 2010, 28 (03) :146-154
[10]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J].
陈勇 ;
于彦梅 ;
冯哲 .
河北学刊, 2009, 29 (01) :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