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兼论小城镇战略的当代转向

被引:14
作者
田鹏
机构
[1]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就地城镇化; 动力机制; 小城镇发展战略;
D O I
10.15991/j.cnki.411028.2017.01.008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如何通过产业聚集、人口聚集、资源聚集的据点式发展模式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既是中国多元城镇化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首先,城乡社区衔接与村庄内部转型产生的驱动力是豫北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的首要维度,它具体包括现代化基础设施诉求、公共服务均等化诉求、第四轮翻建新房诉求,以及家庭生计模式转型的结构性动力等现实因素。其次,空间换发展的人地挂钩是豫北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政策驱动力,包括置换指标、市域配置、收益返还等操作机制。再次,豫北就地城镇化推进模式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下的小城镇已突破功能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窠臼,并超越了单纯人口蓄水池的制度安全阀功能,成为依托县域经济就地城镇化的推进模式和实现路径,是建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模式和县域城乡一体化道路从而实现有机城市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就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 [J].
李强 ;
陈振华 ;
张莹 .
广东社会科学, 2015, (01) :186-199
[4]   撤村并居中的土地问题:现状、原因与对策 [J].
郑风田 ;
丁冬 .
现代城市研究, 2013, 28 (06) :20-24
[5]   小城镇依然是大问题 [J].
李培林 .
甘肃社会科学, 2013, (03) :1-4
[6]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 [J].
张鸿雁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3) :1-14+241
[7]   城市化中的“撤并村庄”与行政社会的实践逻辑 [J].
王春光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3) :15-28+241
[8]   回到“人”的城市化:城市化的战略转型与意义重建 [J].
文军 .
探索与争鸣, 2013, (01) :57-60
[9]   乡村“过疏化”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两难 [J].
田毅鹏 .
浙江学刊, 2011, (05) :31-35
[10]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 [J].
王春光 .
社会学研究, 2006, (05) :107-12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