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地闪放电过程的观测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27
作者
张义军 [1 ,2 ]
吕伟涛 [1 ]
张阳 [1 ]
郑栋 [1 ]
周方聪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闪; 放电过程; 预击穿; 先导; 回击; 连续电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1 [地面气象观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比较系统地认识和理解地闪放电的特征,利用高速摄像机和闪电电磁场观测设备对广州地区的地闪放电过程进行了光、电、磁综合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地闪预击穿过程由呈双极性的大脉冲簇组成,80%以上的脉冲的初始极性与其后的回击极性相同;2)负地闪首次回击前的下行梯级先导均表现出较多的分叉,平均发展速度为105 m/s量级,在向下发展过程中速度增加,通道亮度也逐渐增强;3)当下行先导接近高建筑物时,在高建筑物上常常激发产生出多个上行先导,不管是上行连接先导还是上行未连接先导,均可以发展传输上百m,甚至达到几百m,2维平均发展速度均在104~105 m/s量级;4)72%的负地闪具有多次回击,且有3次回击的比例最高,约为25%,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主要在100ms之内,但最大可达500ms;5)在人工触发闪电中直接测量的回击电流峰值在6.67~31.93kA之间;6)65%的负地闪含有连续电流过程,41%的回击后跟随有连续电流,连续电流的持续时间在1~358ms之间;7)连续电流中的M分量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3ms以内,相邻M分量之间的时间间隔主要分布在0~10ms之间,2/3的第1个M分量起始时间与回击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2ms。
引用
收藏
页码:383 / 39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2006—2011年广州人工触发闪电观测试验和应用 [J].
张义军 ;
杨少杰 ;
吕伟涛 ;
郑栋 ;
董万胜 ;
李斌 ;
陈绍东 ;
张阳 ;
陈绿文 .
应用气象学报 , 2012, (05) :513-522
[2]   电网雷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J].
赵淳 ;
陈家宏 ;
王剑 ;
阮江军 ;
谷山强 ;
李晓岚 .
高电压技术, 2011, 37 (12) :3012-3021
[3]   基于雷电定位数据的雷电流参数随海拔变化规律 [J].
李永福 ;
司马文霞 ;
陈林 ;
杨鸣 ;
覃彬全 .
高电压技术, 2011, 37 (07) :1634-1641
[4]   1000kV皖电东送输变电工程沿线的雷电分布特征 [J].
陈家宏 ;
童雪芳 ;
冯万兴 ;
王海涛 .
高电压技术, 2010, 36 (01) :62-67
[5]   闪电定位资料与人工引雷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J].
陈绿文 ;
张义军 ;
吕伟涛 ;
董万胜 ;
郑栋 ;
黄智慧 ;
陈绍东 .
高电压技术, 2009, 35 (08) :1896-1902
[6]   负地闪先导—回击过程的光学观测和分析 [J].
张义军 ;
吕伟涛 ;
郑栋 ;
周恩伟 ;
陈绍东 ;
李斌 ;
陈绿文 ;
潘汉波 ;
曾昌军 .
高电压技术, 2008, (10) :2022-2029
[7]   一次多回击自然闪电的高速摄像观测 [J].
李俊 ;
张义军 ;
吕伟涛 ;
董万胜 ;
陈绍东 ;
李斌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4) :401-411
[8]  
Optical Observations on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eaders in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Flashes[J]. 吕伟涛,张义军,李俊,郑栋,董万胜,陈绍东,王飞.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08(01)
[9]   雷暴中的反极性放电和电荷结构 [J].
张义军 ;
刘欣生 ;
P.R.Krehbiel .
科学通报, 2002, (15) :1192-1195+1201
[10]  
Characteristics of unconnected upward leaders initiated from tall structures observed in Guangzhou[J] . Lu, Weitao,Chen, Luwen,Zhang, Yang,Ma, Ying,Gao, Yan,Yin, Qiyuan,Chen, Shaodong,Huang, Zhihui,Zhang, Yijun.EN . 2012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