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分析

被引:51
作者
邓林园 [1 ]
武永新 [1 ]
孔荣 [2 ]
方晓义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
[2] 太原工业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3]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青少年; 冲动性人格; 亲子沟通; 网络成瘾;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4.02.001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161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影响。经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与非网瘾青少年相比,网瘾倾向青少年的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显著更高,与父亲和母亲的沟通都更差;(2)行动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而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3)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可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认知冲动性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母子沟通可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父子沟通的预测作用不显著;(4)行动冲动性和母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交互影响,具体而言,对于低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但对于高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正向但不显著的预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冲动性与网络成瘾: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J].
聂衍刚 ;
窦凯 ;
王玉洁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35 (03) :7-12
[2]   重庆高一新生网络成瘾特点及冲动性 [J].
李瑾 ;
王卫红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 (03) :420-422
[3]  
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冲动性——来自爱荷华赌博任务的证据[J]. 徐四华.心理学报. 2012(11)
[4]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J].
张锦涛 ;
刘勤学 ;
邓林园 ;
方晓义 ;
刘朝莹 ;
兰菁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 (06) :641-647
[5]   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在社区和大学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 [J].
李献云 ;
费立鹏 ;
徐东 ;
张亚利 ;
杨少杰 ;
童永胜 ;
王志青 ;
牛雅娟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 25 (08) :610-615
[6]   基于延迟折扣任务的网络成瘾者冲动性研究 [J].
梅松丽 ;
张明 ;
张秀玲 ;
姜英杰 .
心理科学, 2010, 33 (03) :722-725+735
[7]   医学院校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过度倾向与自我控制能力、亲子沟通的关系研究 [J].
徐清刚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24) :3104-3106
[8]   广州市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J].
余祖伟 ;
孙配贞 ;
张仕华 ;
黄健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 (04) :473-475
[9]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J].
雷雳 ;
杨洋 .
心理学报, 2007, (04) :688-696
[10]   青少年外向/宜人性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J].
杨洋 ;
雷雳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2) :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