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75
作者
赵雅宁 [1 ]
郝正玮 [2 ]
李建民 [1 ]
马素慧 [1 ]
沈海涛 [1 ]
陈长香 [1 ]
机构
[1] 河北联合大学康复医学院
[2] 河北唐山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缺血性脑卒中; 平衡功能; 偏瘫步态; 步行功能; 踝关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每周进行3次,每次30min,共治疗10周。Lokomat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主的运动训练,辅以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in,3次/周,共10周(2个疗程)。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单项评分(测定平衡功能)、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及其中的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评价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和异常步态)和步长、步宽、步频、步速(评价患者每天活动时实际步行功能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Lokomat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Berg平衡功能单项评分比较:训练后,Lokomat组从坐到站、无支撑站位、无支撑坐位、站到坐、转移、闭眼站立、并脚站立、前后脚成直线以及单脚站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背屈功能,对改善其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15 / 10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Pro-kin平衡功能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 [J].
罗艳 ;
曹铁流 ;
丁渊 ;
李亚 ;
徐雄伟 ;
王彤 ;
王盛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24) :4909-4910
[2]   动态姿态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J].
黄小静 ;
窦祖林 ;
丘卫红 ;
付奕 ;
廖迪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 (11) :1029-1034+1038
[3]   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的应用 [J].
郭素梅 ;
李建民 ;
吴庆文 ;
沈海涛 .
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03) :94-96
[4]   早期踝及足趾背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步态的影响 [J].
李海峰 ;
徐远红 ;
王俊华 ;
冯金彩 ;
高峰 ;
杜慧君 .
中国康复, 2011, (01) :16-17
[5]   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J].
郑华 ;
单磊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11)
[6]   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J].
徐光青 ;
兰月 ;
黄东锋 ;
裴中 ;
毛玉瑢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 25 (10) :942-946+952
[7]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关节背曲训练 [J].
王桂荣 ;
苏莉 ;
丁萍 .
吉林医学, 2010, 31 (23) :3945-3945
[8]   减重步行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 [J].
罗霄鹏 ;
袁光辉 ;
陈欢 .
中国康复, 2010, 25 (01) :42-43
[9]   步态分析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异常步态研究中的应用 [J].
王煜 .
吉林中医药, 2010, 30 (02) :124-126
[10]   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 [J].
金挺剑 ;
叶祥明 ;
林坚 ;
刘晓林 ;
谭同才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 (11) :995-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