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低氧训练模式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46
作者
赵鹏
冯连世
机构
[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低氧训练; 间歇性; 高住低练; 低住高练;
D O I
10.16469/j.css.2005.06.017
中图分类号
G808.1 [运动训练];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低氧训练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综述了3种新的低氧训练模式即间歇性低氧训练,高住低练及低住高练的概念、原理、内容安排、优点、应用以及对机体机能的影响,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4+78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模拟高原训练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的影响 [J].
冯连世 ;
赵中应 ;
洪平 ;
宗丕芳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1, (04) :358-360
[2]   间歇性低氧刺激对运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李强 ;
高伟 ;
魏宏文 .
体育科学, 2001, (03) :62-65+70
[3]   耐力训练的新方法─(HiLo)高住低训法 [J].
胡扬 ;
黄亚茹 .
体育科学, 2001, (02) :66-70
[4]   高原训练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血清激素的影响 [J].
冯连世 ;
洪平 ;
宗丕芳 ;
郭军 ;
李福田 ;
李泱 ;
张洁 ;
朱珂 ;
任一民 ;
杨碧英 .
体育科学, 2000, (04) :49-52+66
[5]   高原训练及其研究现状(续完) [J].
冯连世 .
体育科学, 1999, (06) :66-71
[6]   高原训练及其研究现状(待续) [J].
冯连世 .
体育科学, 1999, (05) :64-66
[7]   间歇性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的比较研究 [J].
雷志平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7, (03) :59-63
[8]  
Oxygen manipulation as an ergogenic aid[J] . Heikki K. Rusko,Heikki O. Tikkanen,Juha E. Peltonen.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 . 2003 (4)
[9]  
Interval Hypoxic Traing as a Means of Physical Fitness and Working Capacity of Elite Rowers Improvement. KHOTOSHIN IV. Hyp Med J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