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与矿产研究进展

被引:129
作者
周涛发
范裕
袁峰
钟国雄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研究进展; 论文专著统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成矿带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外学者在该地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发表了大量科学研究论文和50余部专著。据统计,1959年~2012年间在公开发行的中文地质学期刊中,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学术论文共888篇;1990年~2012年间公开发表的SCI检索论文中该区有185篇。这些论文中涉及矿床学方面的研究最多,约占论文总数的一半。成矿带内,铜陵矿集区研究程度最高,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也最多。有关成矿带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趋势逐年增加,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2010~2012年出现两个研究高峰,反映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仍然是我国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地质与矿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中生代构造转换与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2)岩浆作用与深部过程;(3)成矿系统及其演化;(4)成矿潜力。本专辑收录的26篇论文基本反映了当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最新研究进展,所报道的大量地质学新观察、矿床学和岩石学研究、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同位素年代学特别是高精度锆石U-Pb年龄等对深入进一步探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推动成矿带基础理论研究和指导找矿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051 / 306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62 条
[91]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底侵作用及动力学演化模式:来自地球物理资料的约束 [J].
吕庆田 ;
侯增谦 ;
杨竹森 ;
史大年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9) :783-794
[92]   碰撞造山过程中流体向前陆盆地大规模迁移汇聚:来自长江中下游三叠纪膏盐建造和区域蚀变的证据 [J].
侯增谦 ;
杨竹森 ;
李荫清 ;
曾普胜 ;
蒙义峰 ;
徐文艺 ;
田世洪 .
矿床地质, 2004, (03) :310-326
[93]   安徽铜陵矿集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时空结构 [J].
杨竹森 ;
侯增谦 ;
蒙义峰 ;
曾普胜 ;
李红阳 ;
徐文艺 ;
田世洪 ;
王训诚 ;
姚孝德 ;
姜章平 .
矿床地质, 2004, (03) :281-297
[94]  
~(40)Ar-~(39)Ar Dating of Albite and Phlogopite from Porphyry Iron Deposits in the Ningwu Basin in East-Central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4, 02
[95]   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质岩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成矿意义 [J].
汪洋 ;
邓晋福 ;
姬广义 .
岩石学报, 2004, (02) :297-314
[96]   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钼)矿Re-Os年龄测定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J].
毛景文 ;
Holly STEIN ;
杜安道 ;
周涛发 ;
梅燕雄 ;
李永峰 ;
藏文栓 ;
李进文 .
地质学报, 2004, (01) :121-131
[97]   再论大陆地壳断裂拗陷带中的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J].
顾连兴 ;
胡文瑄 ;
倪培 ;
何金祥 ;
徐跃通 ;
陆建军 ;
林春明 ;
李伟强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4) :592-608
[98]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吴福元 ;
葛文春 ;
孙德有 ;
郭春丽 .
地学前缘, 2003, (03) :51-60
[99]   安徽铜陵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制约 [J].
王强 ;
许继峰 ;
赵振华 ;
熊小林 ;
包志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323-334
[100]   铜陵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 [J].
吴才来 ;
陈松永 ;
史仁灯 ;
郝美英 .
地球学报, 2003, (01) :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