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大地震与C型俯冲的关系和防震减灾的建议

被引:12
作者
罗志立
雍自权
刘树根
孙玮
邓宾
杨荣军
张全林
代寒松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C型俯冲(中国陆内俯冲)型地震; 北川; 龙门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冲断带,属构造地震。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大陆构造,属C型俯冲(陆内俯冲)模式。C型俯冲不仅控制油气资源分布,还孕育着发震机制。作者从龙门山冲断带地史演化、变形特征、深部地球物理信息,建立起龙门山C型俯冲构造运动模式。汶川大地震发震与此模式的地质构造背景关系密切,是现今发生的陆内俯冲引起的地震。当时可能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这才可能是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原因。汶川大地震可能发生在上地壳底至中地壳深12~24 km的高导层上,属中国陆内俯冲型地震,很可能是太平洋板块推挤中国大陆的远端效应触发作用所引起,与印度板块推挤作用关系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的初步研究
    陈国光
    计凤桔
    周荣军
    徐杰
    周本刚
    黎小刚
    叶友青
    [J]. 地震地质, 2007, (03) : 657 - 673
  • [2] 试解“中国地质百慕大”之谜
    罗志立
    姚军辉
    孙玮
    赵锡奎
    刘树根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1) : 1 - 4+14
  • [3]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逆冲作用的地貌标志
    李勇
    周荣军
    A L Densmore
    M A Ellis
    [J].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 40 - 51
  • [4] 中国陆内俯冲(C-俯冲)观的形成和发展
    罗志立
    刘树根
    雍自权
    赵锡奎
    田作基
    宋鸿彪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1) : 1 - 7+5
  • [5]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王二七
    孟庆任
    陈智樑
    陈良忠
    [J]. 地学前缘, 2001, (02) : 375 - 384
  • [6] 龙门山冲断带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的沉降
    刘树根
    罗志立
    戴苏兰
    Dennis Arne
    C.J.L.Wilson
    [J]. 地质学报, 1995, (03) : 205 - 214
  • [7] 试评A-俯冲带术语在中国大地构造学中应用
    罗志立
    [J]. 石油实验地质, 1994, (04) : 317 - 324
  • [8] 川西拗陷的沉降与龙门山的崛起
    崔秉荃
    龙学明
    李元林
    [J].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1, (01) : 39 - 45
  • [9] 试论中国型(C-型)冲断带及其油气勘探问题
    罗志立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4, (04) : 315 - 324
  • [10] 中国板块构造和含油气盆地分析.[M].罗志立;李景明;刘树根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