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黄陵地区油页岩地质特征及利用前景

被引:19
作者
白云来 [1 ]
赵应成 [1 ]
徐东 [2 ]
马玉虎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2]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关键词
油页岩; 地质特征; 开发利用; 陕西铜川—黄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2 [油页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陕西铜川、宜君和黄陵一带赋存着丰富的油页岩资源。主要的含油页岩层位是中—晚三叠世延长组下段上部,具体形成时间为中三叠世晚期。野外观察发现,油页岩露头主要分布于铜川—宜君—黄陵一带,主矿层厚度一般为2~36 m。测得含油率为1.8%13.7%,发热量为1.66~11.45 M J/kg,推测干酪根类型为I-II1,产烃率为400 kg/t,中等偏好,页岩油(相当于原油)资源量约100×108t,储量近亿吨。宏观和微观资料表明,该区油页岩是在淡水、近岸、强还原、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属于大型内陆湖盆的半深—深湖相,埋藏浅,储量较大,交通条件好,如果在适当时机开发,不仅可获得初步经济效益,也可为鄂尔多斯油页岩的开发利用获取开拓性的经验。该区油页岩矿位于西部最大城市西安市附近,开发利用的意义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鄂尔多斯断块新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J].
吴根耀 ;
梁兴 ;
陈方鸿 .
现代地质, 2009, 23 (04) :595-606
[2]   陕北三叠纪煤田勘探中油页岩的地球物理测井效果 [J].
王永明 ;
郭建军 ;
刘宏 .
陕西地质, 2007, (01) :59-63+72
[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沉积环境与资源潜力研究 [J].
卢进才 ;
李玉宏 ;
魏仙样 ;
魏建设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6) :928-932
[4]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的确定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白云来 ;
王新民 ;
刘化清 ;
李天顺 .
地质学报, 2006, (06) :792-813
[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J].
刘池洋 ;
赵红格 ;
王锋 ;
陈洪 .
地质学报, 2005, (06) :737-747
[6]   中国油页岩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J].
刘招君 ;
柳蓉 .
地学前缘, 2005, (03) :315-323
[7]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杨华 ;
张文正 .
地球化学, 2005, (02) :147-154
[8]   油页岩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J].
游君君 ;
叶松青 ;
刘招君 ;
王云喆 .
世界地质, 2004, (03) :261-265
[9]   我国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对策 [J].
王慎余 ;
许家朋 ;
王振海 .
中国地质经济, 1992, (05) :18-21
[10]   我国油页岩的成分和品级划分 [J].
赵隆业 ;
陈基娘 ;
王天顺 .
现代地质, 1991, (04) :42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