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生草模式土壤固碳潜力——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22
作者
王义祥
王峰
翁伯琦
罗旭辉
黄毅斌
机构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福建; 果园生草; 土壤; 固碳潜力;
D O I
10.13321/j.cnki.subtrop.agric.res.2010.03.012
中图分类号
S66 [果树园艺]; S55 [绿肥作物];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0901 ;
摘要
以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果园生草管理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土壤有机碳的变化量来估算福建省果园生草管理的土壤固碳潜力。结果表明:与1996年相比,2007年生草果园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7.0%,土壤容重降低了1.8%。与清耕模式相比,生草模式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其土壤碳年变化量是清耕模式的3.2倍,土壤固碳速率为714.52 kg.hm-2.a-1。福建省果园生草模式土壤固碳潜力为3.26×105t.a-1,其中,以漳州地区最高,占36.3%。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农田施用化学氮肥的固碳潜力及其有效性评价 [J].
逯非 ;
王效科 ;
韩冰 ;
欧阳志云 ;
段晓男 ;
郑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0) :2239-2250
[2]   中国农田管理土壤碳汇估算 [J].
金琳 ;
李玉娥 ;
高清竹 ;
刘运通 ;
万运帆 ;
秦晓波 ;
石锋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3) :734-743
[3]   红壤山地生态果园开发及成效分析 [J].
翁伯琦 ;
黄毅斌 ;
应朝阳 ;
罗涛 ;
王义祥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2) :465-470
[4]   合理套种牧草对山地果园生物环境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J].
郑浩 ;
王义祥 ;
翁伯琦 .
福建农业学报, 2005, (S1) :134-138
[5]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J].
韩冰 ;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04) :6-11
[6]   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碳库和碳循环的影响 [J].
王义祥 ;
翁伯琦 ;
黄毅斌 .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5, (03) :44-51
[7]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J].
潘根兴 ;
赵其国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384-393
[8]   果园生草栽培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动态与展望 [J].
蔡冬元 .
湖南农业科学, 2005, (02) :37-38+43
[9]   福建红壤区适生牧草种质筛选及其套种于山地果园的生态效应 [J].
翁伯琦 ;
罗涛 ;
应朝阳 ;
黄毅斌 ;
郑仲登 .
热带作物学报, 2004, (02) :95-101
[10]   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 [J].
李长生 .
第四纪研究, 2000, (04) :34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