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越南岸外上升流区48万年来高分辨率的生源组分记录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10
作者:
向霏
王汝建
李建如
叶芳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生源沉积物;
古生产力;
轨道驱动;
越南岸外;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6.06.011
中图分类号:
P736.22 [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孔沉积物分析显示,该孔覆盖氧同位素1-12期,底界年龄约为48万年。生源组分记录显示表层古生产力冰期高、间冰期低,体现间冰期海平面下降、陆源物质输入增强的影响。生产力在末次冰期达到最高,体现末次盛冰期海陆差异增强,东北风发育对生产力提高的促进作用。碳酸钙含量变化呈现冰期早期含量低、冰消期和间冰期含量高的趋势。其冰消期的高值在MIS1/2、MIS3/4和MIS5/6分界处,与浮游有孔虫碳同位素低值对应,揭示该地区的碳酸钙沉积旋回是“稀释旋回”。同时碳酸钙含量变化领先于同一地区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变化,证明低纬海区碳酸钙泵作用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有影响。滤波分析结果显示碳同位素存在23 ka的岁差周期和偏心率长周期,生源组分的含量变化显示出典型的岁差周期,体现南海季风环流的轨道响应,证明低纬热带过程是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9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