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岸外上升流区48万年来高分辨率的生源组分记录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10
作者
向霏
王汝建
李建如
叶芳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生源沉积物; 古生产力; 轨道驱动; 越南岸外;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6.06.011
中图分类号
P736.22 [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孔沉积物分析显示,该孔覆盖氧同位素1-12期,底界年龄约为48万年。生源组分记录显示表层古生产力冰期高、间冰期低,体现间冰期海平面下降、陆源物质输入增强的影响。生产力在末次冰期达到最高,体现末次盛冰期海陆差异增强,东北风发育对生产力提高的促进作用。碳酸钙含量变化呈现冰期早期含量低、冰消期和间冰期含量高的趋势。其冰消期的高值在MIS1/2、MIS3/4和MIS5/6分界处,与浮游有孔虫碳同位素低值对应,揭示该地区的碳酸钙沉积旋回是“稀释旋回”。同时碳酸钙含量变化领先于同一地区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变化,证明低纬海区碳酸钙泵作用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有影响。滤波分析结果显示碳同位素存在23 ka的岁差周期和偏心率长周期,生源组分的含量变化显示出典型的岁差周期,体现南海季风环流的轨道响应,证明低纬热带过程是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南海20万年来的碳同位素记录 [J].
李建如 ;
汪品先 .
科学通报 , 2006, (12) :1482-1486
[2]   南海西南部晚更新世500ka以来的古海洋学特征 [J].
郑范 ;
李前裕 ;
陈木宏 ;
邵磊 ;
乔培军 ;
成鑫荣 ;
向荣 .
地球科学, 2005, (05) :534-542+549
[3]   南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沉积物特点及其古环境意义 [J].
乔培军 ;
邵磊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2) :73-78
[4]   南海第四纪冰期旋回中的碳酸钙泵 [J].
刘志飞 ;
徐建 ;
田军 ;
汪品先 .
科学通报, 2003, (09) :962-968
[5]   南海晚第四纪上升流区海水上层水体结构的变化 [J].
黄宝琦 ;
翦知湣 ;
成鑫荣 ;
汪品先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11) :948-952
[6]   南海南部约30ka来沉积有机质的生物输入特征 [J].
贾国东 ;
彭平安 ;
房殿勇 ;
汪品先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1) :7-11
[7]   越南岸外晚第四纪上升流与东亚夏季风变迁 [J].
黄宝琦 ;
苑知湣 .
第四纪研究, 1999, (06) :51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