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0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被引:57
作者
崔琮琪
谷鑫
王海东
周脉耕
谭吉宾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我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死亡资料及人口资料均来自2006—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1个监测点,覆盖全国人口的比例约为6%,2006—2010年总监测人口为365 204 390人年。根据死因监测数据集死亡资料和人口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YP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YPLL)。结果 2006—2010年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4.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2.61/10万,全死因构成比为21.95%,YPLL为449.85人年/10万,SYPLL为386.37人年/10万。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1.82/10万,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0.61/10万,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6.71/10万,女性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0.78/10万。2006—2010年脑血管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8.48/10万,中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7.27/10万,西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0.95/10万。东、中、西部脑血管病死亡研究比较,东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处于低水平、低速增长阶段,中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处于高水平、低速增长阶段,西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处于低水平、高速增长阶段。结论 2006—2010年我国脑血管病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呈上升趋势,男性脑血管病危害大于女性,农村大于城市,中部地区最为严重,西部地区脑血管病对健康的危害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007 / 10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脑血管病的防治仍面临挑战 [J].
崔丽英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04)
[2]   2004-2005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 [J].
姜勇 ;
李晓燕 ;
胡楠 ;
黄正京 ;
吴凡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 (04)
[3]   中国国民脑血管疾病死亡分析 [J].
杨俊峰 ;
梁晓峰 .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06) :90-91
[4]   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又一负性指标——YPLL [J].
李馨宇 ;
董中 ;
曹卫华 ;
李立明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3, (05) :234-237
[5]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饶明俐主编, 2007
[6]   The paradox of cholesterol and stroke [J].
Amarenco, Pierre ;
Steg, P. Gabriel .
LANCET, 2007, 370 (9602) :1803-1804
[7]  
Blood pressure and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00. Part 1: Estimates of blood pressure levels[J] . Carlene MM Lawes,Stephen Vander Hoorn,Malcolm R Law,Paul Elliott,Stephen MacMahon,Anthony Rodgers.Journal of Hypertension . 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