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构建——基于全球公共物品和财产权的视角

被引:9
作者
蔡文灿
机构
[1] 华侨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全球公共物品; 国际法律体系; 财产权; 碳排放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96.9 [国际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气候变化国际法律体系未能有效减缓全球变暖,应构建具有"硬法"性质的国际法律体系。在比较国别减排、碳税、碳预算等方案后,确认以财产权为逻辑基点来分配公共物品具有更好的心理易受性和理论自洽性。具体作法是将减缓全球变暖视为大气对温室气体的环境容量,将其作为一项财产并按一人一权原则平均分配给全球民众。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碳税制度与国家战略利益 [J].
陈红彦 .
法学研究, 2012, 34 (02) :84-100
[2]   碳排放权分配与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气候公平诉求 [J].
王文军 ;
庄贵阳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2, 29 (01) :72-84
[3]   试析软法在国际法中的勃兴 [J].
万霞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1, 28 (05) :131-139
[4]   碳减排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 [J].
卞家涛 ;
余珊萍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05) :1-6
[5]   全球性公共物品、碳关税与温室气体减排 [J].
黄永明 ;
游海燕 .
财政研究, 2011, (10) :72-74
[6]   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 [J].
王明远 .
中国法学, 2010, (06) :92-99
[9]   全球正义:分配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伦理原则 [J].
杨通进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 24 (02) :2-10
[10]  
京都之后的生活:全球变暖政策的另一种选择[J]. 威廉·D·诺德豪斯,周军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