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华北地区两个世代深部构造的识别及其意义——燕山运动与深部过程
被引:19
作者:

邢作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邢集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地质勘查局物化院 中国地质大学

赵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地质勘查局物化院 中国地质大学

刘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

袁晓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山西地质勘查局物化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两个世代;
深部构造;
燕山运动;
软流圈上涌柱;
柱头;
滑脱;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4.001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对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成果的研究,将其深部构造划分为三带:1大型软流圈上涌柱带,主要出现两个大型软流圈上涌柱;2过渡带,呈现4个小型软流圈上涌柱(软块)与岩石圈较厚区(硬块)相间的构造格局;3巨厚岩石圈带,为巨厚岩石圈(鄂尔多斯硬块)稳定区。依据岩石圈热力学衰减原理,一定体积的深部构造可存留200~300Ma之久,而传导入浅表的热量则扩散较快。故以大地热流值为主,结合浅层岩浆活动可将本区中生代与新生代的软流圈上涌柱区分开来:渤海湾柱、大同柱和南阳柱属新生代,邯郸柱、中条柱和吕梁柱则属于中生代燕山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燕山期深部构造与浅表岩浆构造活动关系的模式:在强大的分散热力作用下,软流圈上涌柱柱头中大量热浮物质向上熔蚀薄的岩石圈及下地壳,混染而主要形成中酸性岩及有关矿产;而在软流圈上涌柱与岩石圈的陡接触处,由于该处热力集中,致使幔源物质底侵下地壳,并再熔融上侵形成偏碱性—碱性杂岩及相应矿产。
引用
收藏
页码:433 / 441+578
+5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汾渭裂谷系与造山带耦合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J].
邢作云
;
赵斌
;
涂美义
;
邢集善
.
地学前缘,
2005, (02)
:247-262

邢作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山西地质勘探局物理化学勘察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山西地质勘探局物理化学勘察研究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山西运城,湖北武汉,山西运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涂美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山西地质勘探局物理化学勘察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山西地质勘探局物理化学勘察研究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山西运城,湖北武汉,山西运城

邢集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山西地质勘探局物理化学勘察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山西地质勘探局物理化学勘察研究院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山西运城,湖北武汉,山西运城
[2]
华北地区Lg尾波衰减研究——Lg尾波Q0地震成像
[J].
刘建华
;
刘福田
;
阎晓蔚
;
胥颐
;
郝天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6)
:1044-1052

刘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福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阎晓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胥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郝天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峰期的主要地质效应和形成动力学探讨
[J].
翟明国
;
孟庆任
;
刘建明
;
侯泉林
;
胡圣标
;
李忠
;
张宏福
;
刘伟
;
邵济安
;
朱日祥
.
地学前缘,
2004, (03)
:285-297

翟明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

孟庆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

刘建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

侯泉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

胡圣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

李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

张宏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

刘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

邵济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

朱日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
[4]
开合构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杨巍然
.
地质通报,
2004, (03)
:195-199

杨巍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
[5]
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
[J].
邓晋福
;
苏尚国
;
赵海玲
;
莫宣学
;
肖庆辉
;
周肃
;
刘翠
;
赵国春
.
地学前缘,
2003, (03)
:41-5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苏尚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赵海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莫宣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刘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赵国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6]
华北板内深部构造
[J].
邢集善
;
刘建华
;
赵晋泉
.
山西地震,
2002, (04)
:3-12

邢集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物化院

刘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物化院

赵晋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物化院
[7]
中国东部显生宙地幔演化的主要样式 :“蘑菇云”模型
[J].
路凤香
;
郑建平
;
李伍平
;
陈美华
;
成中梅
.
地学前缘,
2000, (01)
:97-10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李伍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陈美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成中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8]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石圈_软流圈系统大灾变与成矿环境
[J].
邓晋福
;
莫宣学
;
赵海玲
;
罗照华
;
赵国春
;
戴圣潜
.
矿床地质,
1999, (04)
:309-315

邓晋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莫宣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赵海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罗照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赵国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戴圣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9]
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Ⅱ)统一构造理论中的幔柱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模型研究
[J].
毕思文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 (07)
:36-4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10]
地震层析地质解释原理及其在滇西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J].
赵永贵
;
钟大赍
;
刘建华
;
吴华
;
刘福田
.
地质科学,
1992, (02)
:105-113

赵永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

钟大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

刘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

吴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

刘福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