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亚洲大陆的热力差异对亚洲季风活动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晏红明
杞明辉
肖子牛
陈艳
不详
机构
[1]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云南省气象局
[3]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昆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 北京
[5] 昆明
[6] 昆明
关键词
亚洲大陆热力差异; 地面气温; 亚洲夏季风; 中国夏季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亚洲冬季地面的热力状况与冬季风活动有关,对后期的天气气候变化也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用EOF方法分析了亚洲冬季地面气温的时空特征,发现第二模态表明东北亚和南亚地区的地面气温有反相变化的特征并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南亚东北亚的热力差特征与亚洲夏季风强弱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籍此定义了一个大陆冬季南亚—东北亚热力差指数。分析表明热力差指数有非常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根据这一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夏季北半球大尺度环流和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发现其年代际变化对前冬亚洲大陆热力差指数的年代际特征敏感,相应大陆正、负热力差指数年代,东亚季风的变化特征几乎完全相反:南亚东北亚热力差正(负)指数年代,东亚夏季风较强(弱)。热力差指数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也有重要影响,正(负)指数年代,中国夏季降水主要以第1(2)类雨型为主。同时,作者还分析了低纬度热带地区海温和对流活动对大陆冬季南亚东北亚热力差异响应的滞后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549 / 56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青藏高原云—辐射—加热效应和南亚夏季风——1985年与1987年对比分析 [J].
王可丽 ;
吴国雄 ;
江灏 ;
刘平 .
气象学报, 2002, (02) :173-180
[2]   南海季风区地面温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季风爆发的联系 [J].
张耀存 ;
钱永甫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02) :192-198
[3]   东亚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 [J].
乔云亭 ;
陈烈庭 ;
张庆云 .
大气科学, 2002, (01) :69-82
[4]   亚洲夏季风爆发的深对流特征 [J].
钱维宏 ;
朱亚芬 .
气象学报, 2001, (05) :578-590
[5]   青藏高原冬季雪盖异常与冬夏季风变异及其相互联系的物理诊断研究 [J].
陈乾金 ;
高波 ;
张强 .
大气科学, 2000, (04) :477-492
[6]   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的ENSO信息 Ⅰ.观测资料分析 [J].
穆明权 ;
李崇银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9, (03) :276-285
[7]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全球大气环流变化 I.强弱冬季风影响的对比研究 [J].
陈隽 ;
孙淑清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9, (01) :102-112
[8]   东亚冬季风环流异常与中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天气的关系 [J].
孙淑清,孙柏民 .
气象学报, 1995, (04) :440-450
[9]   大气对外强迫低频遥响应的数值模拟——Ⅱ:对欧亚中高纬“寒潮”异常的响应 [J].
李崇银 ;
肖子牛 .
大气科学, 1993, (05) :523-531
[10]   阿拉伯海—南海海温距平纬向差异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 [J].
陈烈庭 .
大气科学, 1991, (01) :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