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构造解析

被引:65
作者
童亨茂 [1 ]
赵宝银 [2 ]
曹哲 [1 ]
刘国玺 [2 ]
顿小妹 [1 ]
赵丹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断裂系统; 伸展构造; 先存构造两期伸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在对南堡凹陷三维联片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先存构造条件下的断层作用模式,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成果,系统分析了南堡凹陷的断裂系统和构造样式。表明,南堡凹陷是典型的斜向伸展变形样式,其中受铲式和(或)坡坪式边界正断层及先存断裂共同控制的复式"Y"形样式是南堡凹陷基本的构造样式,其次是复式"X"形、"多米诺式"、"阶梯式"和"铲式扇"断块构造样式。平面上划分出4个断裂系统:北堡-老爷庙断裂系统,高柳断裂系统,柏各庄断裂系统和南堡断裂系统,其中高柳断裂系统和南堡断裂系统进一步分别划分为2个和3个子断裂系统;纵向上划分出下部(E2s3构造层)和上部(E2s1-Q地层)两个断裂系统,E2s2是上下两个断裂系统的过渡层,断层不发育。断层的平面组合形式有4种,分别为:平行状、平行交织状、"梳状"和"帚状"。"两期伸展"的变形叠加模式可以合理地解释南堡凹陷新生代的构造变形:E2s3期的构造变形是以中生代形成的先存构造为基础,北西—南东方向伸展作用的结果;E2s1以来的变形是以E2s3期形成的断裂为先存构造,南北向伸展作用的结果;E2s2是应力体制转换的过渡阶段。凹陷边界断层(西南庄断层、柏各庄断层和高柳断层)存在显著的分段性,不同段落断层的走向、性质和活动性均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而且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生显著的变化。凹陷边界断层及凹陷内的南堡断层、和蛤坨断层组成的构造格架对南堡凹陷断裂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复杂的先存构造是造成断裂系统横向变化的根本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647 / 166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断陷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与含油气系统表征.[M].周海民[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2]  
断陷盆地精细勘探.[M].周海民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3]  
含油气盆地分析.[M].陆克政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4]  
盆地构造研究中的砂箱模拟实验方法.[M].周建勋等著;.地震出版社.1999,
[5]  
渤海湾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模式.[M].陆克政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6]   岩石圈脆性断层作用力学模型 [J].
童亨茂 .
自然杂志, 2013, 35 (01) :56-63
[7]   南堡凹陷扭动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马乾 ;
张军勇 ;
李建林 ;
李文华 ;
刘国勇 ;
冯朝荣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 35 (02) :183-189
[8]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范柏江 ;
刘成林 ;
庞雄奇 ;
张健 ;
李晓辉 ;
马俊宝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2) :192-198+206
[9]   “不协调伸展”作用下裂陷盆地断层的形成演化模式 [J].
童亨茂 .
地质通报, 2010, 29 (11) :1606-1613
[10]  
Activity criterion of pre-existing fabrics in no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domain.[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0,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