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构造解析

被引:65
作者
童亨茂 [1 ]
赵宝银 [2 ]
曹哲 [1 ]
刘国玺 [2 ]
顿小妹 [1 ]
赵丹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断裂系统; 伸展构造; 先存构造两期伸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在对南堡凹陷三维联片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先存构造条件下的断层作用模式,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成果,系统分析了南堡凹陷的断裂系统和构造样式。表明,南堡凹陷是典型的斜向伸展变形样式,其中受铲式和(或)坡坪式边界正断层及先存断裂共同控制的复式"Y"形样式是南堡凹陷基本的构造样式,其次是复式"X"形、"多米诺式"、"阶梯式"和"铲式扇"断块构造样式。平面上划分出4个断裂系统:北堡-老爷庙断裂系统,高柳断裂系统,柏各庄断裂系统和南堡断裂系统,其中高柳断裂系统和南堡断裂系统进一步分别划分为2个和3个子断裂系统;纵向上划分出下部(E2s3构造层)和上部(E2s1-Q地层)两个断裂系统,E2s2是上下两个断裂系统的过渡层,断层不发育。断层的平面组合形式有4种,分别为:平行状、平行交织状、"梳状"和"帚状"。"两期伸展"的变形叠加模式可以合理地解释南堡凹陷新生代的构造变形:E2s3期的构造变形是以中生代形成的先存构造为基础,北西—南东方向伸展作用的结果;E2s1以来的变形是以E2s3期形成的断裂为先存构造,南北向伸展作用的结果;E2s2是应力体制转换的过渡阶段。凹陷边界断层(西南庄断层、柏各庄断层和高柳断层)存在显著的分段性,不同段落断层的走向、性质和活动性均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而且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生显著的变化。凹陷边界断层及凹陷内的南堡断层、和蛤坨断层组成的构造格架对南堡凹陷断裂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复杂的先存构造是造成断裂系统横向变化的根本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647 / 166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的走滑构造作用 [J].
童亨茂 ;
宓荣三 ;
于天才 ;
刘宝鸿 ;
孟令箭 ;
杨景勇 .
地质学报, 2008, (08) :1017-1026
[22]   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预测 [J].
徐安娜 ;
郑红菊 ;
董月霞 ;
汪泽成 ;
殷积峰 ;
严伟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37-443
[23]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机制:物理模拟和讨论 [J].
周建勋 ;
周建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6) :507-519
[24]   河北南堡凹陷老爷庙油田构造活动与油气富集 [J].
王家豪 ;
王华 ;
周海民 ;
董月霞 .
现代地质, 2002, (02) :205-208
[25]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J].
侯贵廷 ;
钱祥麟 ;
蔡东升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845-851
[26]   南堡凹陷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J].
周海民 ;
魏忠文 ;
曹中宏 ;
丛良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4) :345-349
[27]   南堡凹陷北部断裂特征动力学分析 [J].
石振荣 ;
葛云龙 ;
秦风启 .
断块油气田, 2000, (04) :1-4+19
[28]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J].
马杏垣 ;
刘和甫 ;
王维襄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83, (01) :22-32
[29]   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机理与油气分布特点新议 [J].
胡朝元 .
石油实验地质, 1982, (03) :1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