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社会的稳定系统:以“双轨政治”为分析框架

被引:4
作者
汤玉权 [1 ]
徐勇 [2 ]
机构
[1]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双轨政治; 农村社会稳定; 淤塞; 畅通;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7.04.012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当前关于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几种研究视角要么强调了农民上访的政治性,要么突出了人的能动性,而忽视了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的结构性条件,带有很强的唯意志论和目的论色彩,不能很好的解释当下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而费孝通多年前曾经使用过的"双轨政治"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透视当下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存在的客观原因及作为改进的基本参考依据。在这一分析框架下,要构建农村社会的稳定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扩大基层民主,实行地方自治;减少地方政府层级;加强新闻和舆论监督;强化基层人大代表的职责。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双轨政治”转型与村治结构创新 [J].
郑卫东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1) :146-153+159
[2]   耦合治理结构与大国治理:对“双轨政治”的重温和拓展性解读 [J].
黄杰 .
浙江社会科学, 2012, (09) :42-50+156
[3]   媒介动员、钉子户与抗争政治 宜黄事件再分析 [J].
吕德文 .
社会, 2012, 32 (03) :129-170
[4]   税费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形势的判断——基于结构性的分析视角 [J].
尹利民 ;
陈国胜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4) :5-9
[5]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 [J].
吴毅 .
社会学研究, 2007, (05) :21-45+243
[6]   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 [J].
胡荣 .
社会学研究, 2007, (03) :39-55+243
[8]   从农民心态看农村政治稳定状况——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J].
肖唐镖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5) :10-17
[9]   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 [J].
于建嵘 .
社会学研究, 2004, (02) :49-55
[10]   精乡扩镇、乡派镇治:乡级治理体制的结构性改革 [J].
徐勇 .
江西社会科学, 2004, (01)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