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变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15
作者
吴明 [1 ,2 ]
邵学新 [2 ]
周纯亮 [1 ]
胡锋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质量; 碳循环;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9.0346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中亚热带不同发育阶段的杉木(Cuninghamia lanceolgta)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以及对照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森林类型来看,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表现为次生林高于杉木和湿地松林,且杉木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湿地松随林龄增加而降低,但土壤全磷相对前二者变化较平缓;土壤速效态养分总体也表现为次生林高于杉木和湿地松林,但10年生和20年生杉木林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低于30年生杉木林的土壤,而湿地松林土壤则相反;另外,从生态环境角度探讨了肥力指标演变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适当延长杉木人工林轮伐期和缩短湿地松人工林轮伐期对土壤肥力和有机碳库功能保持具有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813 / 18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滇黔桂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影响因素研究 [J].
张勇 ;
史学正 ;
赵永存 ;
于东升 ;
王洪杰 ;
孙维侠 .
环境科学, 2008, (08) :2314-2319
[2]   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J].
王绍强 ;
于贵瑞 .
生态学报, 2008, (08) :3937-3947
[3]   长江三角洲典型区农田土壤碳氮比值的演变趋势及其环境意义 [J].
齐雁冰 ;
黄标 ;
顾志权 ;
赵永存 ;
孙维侠 ;
王志刚 ;
杨玉峰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8, (01) :50-56
[4]   杉木人工林土壤碳库动态研究现状及展望 [J].
陈进宁 ;
汪思龙 .
广西林业科学, 2007, (03) :147-151+163
[5]   浙江天童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J].
戴慧 ;
王希华 ;
阎恩荣 .
生态学杂志, 2007, (07) :1021-1026
[6]   陆地生态系统氮状态对碳循环的限制作用研究进展 [J].
任书杰 ;
曹明奎 ;
陶波 ;
李克让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4) :58-67
[7]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影响 [J].
郭广芬 ;
张称意 ;
徐影 .
生态学杂志, 2006, (04) :435-442
[8]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的变化 [J].
焦如珍 ;
杨承栋 ;
孙启武 ;
张家诚 .
林业科学, 2005, (06) :166-168
[9]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 [J].
盛炜彤 ;
杨承栋 ;
范少辉 .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04) :377-385
[10]   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变化 [J].
孙启武 ;
杨承栋 ;
焦如珍 .
林业科学, 2003, (0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