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条件不起诉适用对象的争议问题:基于观察发现的理论反思

被引:41
作者
何挺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附条件不起诉; 罪名; 缓刑; 相对不起诉; 少年司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附条件不起诉实践适用不尽理想,适用对象的罪名、刑罚限制及与相对不起诉的关系等均有争议。建基于观察发现基础上的理论反思可提供更好的解答。适用罪名过窄,应取消罪名限制,并由检察官裁量决定。"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限制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的真正原因在于对未成年人量刑的特殊性缺乏认识,附条件不起诉与缓刑高度一致,应将所有可能判处缓刑的案件纳入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是否具有监督考察的必要性"应当被作为相对不起诉与附条件不起诉选择适用的标准,并成为未成年人审前转处措施选择的整体性标准。附条件不起诉可扩展适用于成年人案件,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有巨大差异,应实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二元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距离:未成年人量刑实证研究 [J].
莫然 .
政法论坛, 2015, 33 (04) :140-148
[2]   检察机关附条件不起诉裁量权运用之探讨 [J].
刘学敏 .
中国法学, 2014, (06) :205-219
[3]   功能·主体·程序: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省察 [J].
张友好 .
政法论坛, 2013, 31 (06) :92-106
[4]   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改有关情况的介绍 [J].
王尚新 .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2, (05) :7-12
[5]   附条件不起诉之三种立法路径评析——兼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中附条件不起诉之立法模式 [J].
葛琳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1, 19 (06) :97-102
[6]   诉中考察制度研究 [J].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0, 18 (06) :125-130
[7]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 [J].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公诉课题组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9, 17 (06) :74-80
[8]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以湖北省未成年犯问卷调查为分析基础 [J].
张远煌 ;
姚兵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9, (05) :60-67
[9]   刑事案件繁简分流的新视角 论附条件不起诉和被告人认罪案件程序的立法建构 [J].
顾永忠 .
中外法学, 2007, (06) :712-720
[10]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转处理念研究 [J].
林维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06) :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