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铁格隆南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床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62
作者
方向 [1 ]
唐菊兴 [2 ]
宋杨 [2 ]
杨超 [2 ]
丁帅 [1 ]
王艺云 [1 ]
王勤 [1 ]
孙兴国 [3 ]
李玉彬 [4 ]
卫鲁杰 [4 ]
张志 [1 ]
杨欢欢 [1 ]
高轲 [1 ]
唐攀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西藏金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4]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关键词
斑岩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 同位素年代学; 班—怒成矿带; 铁格隆南;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P618.5 [贵重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铁格隆南(荣那)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多龙整装勘查区内,是西藏首例超大规模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Cu(Au、Ag)矿床。目前,矿床的勘查工作和科学研究正同时展开,本文采用锆石U-Pb、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系统的钻孔地质编录,对编录中新发现的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和辉钼矿进行了高精度同位素测年。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模式年龄为(120.2±1.0)Ma;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的模式年龄分布在117.8~119.4 Ma范围内,平均模式年龄为(118.5±0.8)Ma,等时线年龄为(119.0±1.4)Ma(MSWD=0.34)。成岩成矿年龄近于一致,成矿略晚于成岩年龄,表明二者属于同一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辉钼矿187Re的含量分布于230.47~1226.6μg/g,指示成矿物质具幔源特征,暗示铁格隆南巨量金属物质的聚集可能与壳幔边界岩浆作用有关。对比研究表明,铁格隆南成矿作用与多不杂、波龙铜(金)矿床一同受控于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该系统的形成无疑与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北俯冲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 [J].
唐菊兴 ;
孙兴国 ;
丁帅 ;
王勤 ;
王艺云 ;
杨超 ;
陈红旗 ;
李彦波 ;
李玉彬 ;
卫鲁杰 ;
张志 ;
宋俊龙 ;
杨欢欢 ;
段吉琳 ;
高轲 ;
方向 ;
谭江云 .
地球学报, 2014, 35 (01) :6-10
[2]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A-型花岗岩的岩浆源区与板片断离 [J].
曲晓明 ;
辛洪波 ;
杜德道 ;
陈华 .
地质学报, 2013, 87 (06) :759-772
[3]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多龙矿集区晚三叠世—侏罗纪增生杂岩结构及其对成矿地质背景的约束 [J].
段志明 ;
李光明 ;
张晖 ;
段瑶瑶 .
地质通报, 2013, 32 (05) :742-750
[4]   西藏改则县波龙斑岩型铜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浅析 [J].
李玉彬 ;
钟婉婷 ;
张天平 ;
陈华安 ;
李玉昌 ;
陈红旗 ;
范安辉 .
地球学报, 2012, 33 (04) :579-587
[5]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缘多龙地区侏罗纪增生杂岩的特征及意义 [J].
李光明 ;
段志明 ;
刘波 ;
张晖 ;
董随亮 ;
张丽 .
地质通报, 2011, 30 (08) :1256-1260
[6]   班公湖-怒江带、羌塘地块特提斯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 [J].
耿全如 ;
潘桂棠 ;
王立全 ;
彭智敏 ;
张璋 .
地质通报, 2011, 30 (08) :1261-1274
[7]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祝向平 ;
陈华安 ;
马东方 ;
黄瀚霄 ;
李光明 ;
李玉彬 ;
李玉昌 .
岩石学报, 2011, 27 (07) :2159-2164
[8]   西藏班公湖带多龙超大型富金斑岩铜矿床的岩浆-热液演化:U-Pb和Ar-Ar年代学的证据 [J].
李金祥 ;
秦克章 ;
李光明 ;
张天平 ;
肖波 ;
赵俊兴 ;
陈雷 .
矿床地质, 2010, (S1) :460-461
[9]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床辉钼矿Re-Os和锆石U-Pb SHRIMP测年及地质意义 [J].
佘宏全 ;
李进文 ;
马东方 ;
李光明 ;
张德全 ;
丰成友 ;
屈文俊 ;
潘桂棠 .
矿床地质, 2009, 28 (06) :737-746
[10]   LA-MC-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技术 [J].
侯可军 ;
李延河 ;
田有荣 .
矿床地质, 2009, 28 (04) :48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