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含油气岩芯成藏研究基本思路

被引:4
作者
王绪龙 [1 ]
曹剑 [2 ]
石新朴 [1 ]
向宝力 [1 ]
蓝文芳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岩芯; 油气显示;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准噶尔盆地; 陆西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含油气岩芯蕴含有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的丰富信息,对于这些信息,以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为例,根据地质与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成藏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流程。认为研究中应首先分析含油气岩芯在油气显示段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主要分5步开展工作:判识油气源、恢复油气运聚过程、识别油气水层、研究油气运聚类型、建议有利成藏领域与勘探方向。这一基本研究思路可供同类工作参考借鉴。基于陆西地区提出的一些新指标参数和认识结论可应用于区域勘探生产和基础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4+203 +203-2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识别 [J].
张枝焕 ;
王铁冠 ;
常象春 ;
朱雷 ;
李伯虎 ;
周永炳 ;
刘国志 .
地质论评, 2001, (05) :514-520
[2]   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J].
何登发 ;
陈新发 ;
张义杰 ;
况军 ;
石昕 ;
张立平 .
石油学报, 2004, (03) :1-10
[3]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稠油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向才富 ;
陆友明 ;
李军虹 .
地质学报, 2007, (02) :259-264
[4]  
Mn content of reservoir calcite cement: A novel inorganic geotracer of secondary petroleum migration in the tectonically complex Junggar Basin (NW China)[J]. CAO Jian1,HU WenXuan1,YAO SuPing1,ZHANG YiJie2,WANG XuLong3,ZHANG YueQian3,TANG Yong3 & SHI XinPu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ineral Deposit Research,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2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 100083,China;3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
[5]   红车断裂带断层封闭性的地球化学研究 [J].
陈世加 ;
冉乙钧 ;
路俊刚 ;
吴恩伟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21-24+18+17
[6]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古油藏规模探讨 [J].
王显东 ;
姜振学 ;
庞雄奇 ;
张俊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13-16+180
[7]   临南洼陷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时间研究 [J].
朱志强 ;
曾溅辉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31-34+17
[8]  
石油地质实验新技术方法及其应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美珍等, 2007
[9]  
石油地质样品分析测试技术及应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曹寅[等编写], 2006
[10]  
无机地球化学在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英)[D.埃默里]D.Emery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