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与情绪适应的关系

被引:44
作者
王树青 [1 ]
石猛 [2 ]
陈会昌 [3 ]
机构
[1]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2] 山东英才学院科研处
[3]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同一性状态; 情绪适应;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0.02.039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自我同一性状态与情绪适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自尊问卷(SES)、焦虑问卷(SAS)和抑郁问卷(BDI)对11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三学生比大一、大二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同一性获得;与其他年级相比,大一学生具有较低的同一性早闭水平。在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同一性获得水平;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具有更高的同一性早闭得分。②大学生的同一性获得状态可正向预测自尊,负向预测焦虑、抑郁,同一性早闭状态和扩散状态负向预测自尊,同一性延缓状态正向预测焦虑、抑郁。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独生/非独生以及城乡差异特点;自我同一性状态对大学生的情绪适应有较强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15 / 2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权威性、同一性风格的关系 [J].
王树青 ;
陈会昌 ;
石猛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2) :65-72
[2]   大学生同一性发展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研究 [J].
李文道 ;
邹泓 ;
赵霞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113-119
[3]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 [J].
王树青 ;
张文新 ;
张玲玲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1) :59-65
[4]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J].
叶景山 .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10) :896-897
[5]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修订 [J].
王树青 ;
张文新 ;
纪林芹 ;
张玲玲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6, (03) :221-223+226
[6]  
Freshman to Senior Year: A Follow-Up Study of Identity, Narcissism, and Defense Mechanisms[J] . Phebe Cramer.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 1998 (2)
[7]  
Gender and Identity: The Intersection of Structure, Content, and Context[J] . Jane Kroger.Sex Roles . 199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