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组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20
作者
季鹏章 [1 ,2 ]
汪云刚 [1 ]
张俊 [1 ]
唐一春 [1 ]
黄兴奇 [2 ]
王平盛 [1 ]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ISSR; 亲缘关系; 茶组植物;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09.03.041
中图分类号
S571.1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 ; 090203 ;
摘要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19种和变种,应用ISSR标记对其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1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ISSR反应共得到166条可重复条带,多态性条带有155条,多态位点百分率(PPB)是93.4%,分析揭示茶组植物的Nei’氏遗传距离(He)是0.2951,Shanon多样性指数是0.4520;基于Jaccard相似性系数的UPGMA树型图表明,茶组植物明显地分为2个主要的类群("三室类群"和"五室类群"),ISSR表型特征的主成分分析(PCA)也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指出与普洱茶C.assam ica进行种间杂交育种,应优先选择茶组植物中C.irrawadiensis、C.dehungensis和C.taliensis。
引用
收藏
页码:584 / 5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普洱茶 [J].
张俊 .
云南农业科技, 2006, (03) :12-13
[2]   ISSR在茶树品种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J].
姚明哲 ;
黄海涛 ;
余继忠 ;
陈亮 .
茶叶科学, 2005, (02) :153-157
[3]   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J].
陈亮 ;
山口聪 ;
王平盛 ;
许玫 ;
宋维希 ;
童启庆 .
茶叶科学, 2002, (01) :19-24
[4]   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 [J].
陈亮 ;
虞富莲 ;
童启庆 .
茶叶科学, 2000, (02) :89-94
[5]   贵州大树茶的核型变异与进化 [J].
梁国鲁 ;
周才琼 ;
林蒙嘉 ;
陈家玉 ;
刘君素 .
植物分类学报, 1994, (04) :308-315+395
[6]   山茶属茶组植物的订正 [J].
闵天禄 .
云南植物研究, 1992, (02) :115-132
[7]   蛋白质亚基的分离及其与茶组植物的分类 [J].
彭英 .
中国茶叶, 1992, (05) :10-11
[8]   茶组植物的化学分类及数值分类 [J].
杜琪珍 ;
李名君 ;
刘维华 ;
王海思 .
茶叶科学, 1990, (02) :1-12
[9]   中国山茶科植物新种(英文) [J].
张宏达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2) :85-93
[10]   茶叶植物资源的订正 [J].
张宏达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