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刑事推定的现实意义研究
被引:7
作者
:
侯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
侯智
机构
:
[1]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
来源
:
河北法学
|
2011年
/ 29卷
/ 12期
关键词
:
犯罪构成;
法律推定;
事实推定;
证明标准;
证明责任;
D O I
:
10.16494/j.cnki.1002-3933.2011.12.027
中图分类号
: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
030106 ;
摘要
:
刑事诉讼活动中对犯罪构成诸要素进行"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极其困难。刑事法学界主张的推定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但仍有待深入探讨。法律推定彰显某种刑事价值,通过变更犯罪构成要件,在坚持较高证明标准的同时降低追诉犯罪难度;我们应正视法律推定在追究犯罪,贯彻相关刑事政策中的价值,但同时也要对其加以规范。事实推定本质是具体诉讼证明问题,为避免概念上的混淆,我们更应强调常规的证明方法,谨慎适用该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司法过程中的价值衡量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仲衡
.
河北法学,
2010,
28
(10)
:68
-74
[2]
刑事鉴定结论审查运用问题研究
[J].
李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李强
;
冯兴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郎溪县人民检察院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冯兴吾
.
河北法学,
2010,
28
(10)
:184
-191
[3]
口供供需失衡与刑讯逼供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纪奎
.
政法论坛,
2010,
28
(04)
:106
-118
[4]
犯罪主观要件的证明——程序法和实体法的一个联接
[J].
吴丹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吴丹红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
(02)
:76
-83
[5]
重新认识刑事推定
[J].
赵俊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赵俊甫
.
法律适用,
2009,
(03)
:31
-35
[6]
论刑事诉讼中的“真实”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文革
.
环球法律评论,
2007,
(03)
:44
-53
[7]
论我国犯罪构成诉讼功能的复归——兼论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完善
[J].
聂昭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聂昭伟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6)
:124
-129
[8]
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江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泽勇
.
中国法学,
2002,
(01)
:24
-38
[9]
刑事证据制度与理论.[M].沈德咏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10]
刑法学.[M].张明楷编著;.法律出版社.1999,
←
1
→
共 10 条
[1]
论司法过程中的价值衡量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仲衡
.
河北法学,
2010,
28
(10)
:68
-74
[2]
刑事鉴定结论审查运用问题研究
[J].
李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李强
;
冯兴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郎溪县人民检察院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冯兴吾
.
河北法学,
2010,
28
(10)
:184
-191
[3]
口供供需失衡与刑讯逼供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纪奎
.
政法论坛,
2010,
28
(04)
:106
-118
[4]
犯罪主观要件的证明——程序法和实体法的一个联接
[J].
吴丹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吴丹红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
(02)
:76
-83
[5]
重新认识刑事推定
[J].
赵俊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赵俊甫
.
法律适用,
2009,
(03)
:31
-35
[6]
论刑事诉讼中的“真实”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文革
.
环球法律评论,
2007,
(03)
:44
-53
[7]
论我国犯罪构成诉讼功能的复归——兼论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完善
[J].
聂昭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聂昭伟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6)
:124
-129
[8]
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江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泽勇
.
中国法学,
2002,
(01)
:24
-38
[9]
刑事证据制度与理论.[M].沈德咏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10]
刑法学.[M].张明楷编著;.法律出版社.199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