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S1的哈尔滨市PM2.5与空气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被引:15
作者
郑煜
邓兰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PM2.5; CO; PLS1; 通径分析; 空气污染物;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4.12.012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以往对PM2.5的研究多集中在气象因子或单一空气污染物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未考虑多种空气污染物对PM2.5质量浓度的协同作用。通过哈尔滨市环保局发布的2014年1月份(共31 d)市区内主要空气污染物SO2、NO2、PM10、CO、O3、PM2.5的质量浓度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PLS1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哈尔滨市区内主要空气污染物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直接影响、通过其他空气污染物的间接影响及污染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SO2、NO2、PM10、CO与PM2.5质量浓度显著性相关,O3与PM2.5质量浓度相关性不显著,SO2、NO2、PM10、CO之间存在严重的复相关性。依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建立了SO2、NO2、PM10、CO对PM2.5质量浓度的PSL1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852,模型拟合良好。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SO2、NO2、PM10、CO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直接作用分别为0.005、-0.142、-0.140、1.191,CO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SO2、NO2、PM10通过CO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间接作用分别为0.706、1.011、1.118均大于它们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直接作用。SO2、NO2、PM10、CO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总决定系数为85.9%。CO是主要空气污染物中影响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降低冬季煤炭供暖期CO的排放量,有利于提高空气环境质量,降低对人体的健康危害。
引用
收藏
页码:1953 / 19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西安市冬季重污染天PM2.5高分辨率及其中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分析 [J].
钱婧 ;
韩婧 ;
阮幸 .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 (03) :464-471
[2]   北京市2012-2013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J].
史宇 ;
张建辉 ;
罗海江 ;
林兰钰 ;
李名升 ;
李茜 ;
张殷俊 ;
张凤英 ;
周磊 ;
张佳音 .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 (09) :1571-1577
[3]   PM2.5浓度对能见度影响分析 [J].
王晨波 .
科技信息, 2013, (15) :439-440
[4]   环境空气背景值中PM2.5和PM10的相关性分析 [J].
廖乾邑 ;
张巍 ;
陈建文 ;
曹攀 ;
范文武 .
四川环境, 2013, 32 (02) :16-19
[5]  
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分布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分析[J]. 杨维,赵文吉,宫兆宁,赵文慧,唐涛.环境科学. 2013(01)
[6]   银川市城郊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与组成特性分析 [J].
陈武 ;
董发勤 ;
邓跃全 ;
代群威 .
矿物学报, 2012, 32(S1) (S1) :131-132
[7]   南京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魏玉香 ;
银燕 ;
杨卫芬 ;
芮冬梅 ;
杭维琦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 34 (09) :29-34
[8]   区域大气环境中PM2.5/PM10空间分布研究 [J].
郭涛 ;
马永亮 ;
贺克斌 .
环境工程学报, 2009, 3 (01) :147-150
[9]   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J].
宋宇 ;
唐孝炎 ;
方晨 ;
张远航 ;
胡敏 ;
曾立民 ;
李成才 ;
毛节泰 ;
MICHAEL BERGIN .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4) :468-471
[10]  
中国PM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J]. 王玮,汤大钢,刘红杰,岳欣,潘志,丁焰.环境科学研究.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