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干热河谷旱季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异质性

被引:5
作者
欧朝蓉 [1 ,2 ]
朱清科 [1 ]
孙永玉 [3 ]
机构
[1]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植被覆盖度; 时空异质性; GIS; RS; 空间格局; 年际波动; 人为干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探究2008—2016年元谋干热河谷植被覆盖的时空异质性,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为区域植被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0,2012,2014和2016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ENVI为技术平台,采用像元二分法获取研究区5个时期的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数据,确定植被覆盖度等级和分类标准,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法研究不同年份植被覆盖度特征,分析各高程带植被覆盖度的构成状况;在Arc GIS支持下提取各年份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面积,通过GIS叠置分析获取2008和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以与研究区等面积的空间格网对不同年份的植被覆盖度进行空间采样,以多元统计法计算格网点植被覆盖度标准差和回归斜率研究植被覆盖度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以龙川江河谷及金沙江河谷为界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且自河谷坝区向中高山呈现中低—低—中—中高的整体空间格局;5个时段植被覆盖度分别为0.562,0.586,0.494,0.578和0.566;中高山区Ⅰ和Ⅱ级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Ⅰ和Ⅱ级植被覆盖度总面积的60%和50%以上,坝周低山区和中低山区Ⅲ和Ⅳ级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Ⅲ和Ⅳ级植被覆盖度总面积的70%80%;河谷区坝区的Ⅴ级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Ⅴ级植被覆盖率总面积的60%以上;8年来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转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61.03%,Ⅰ级植被覆盖度中有95.19km2向Ⅱ级植被覆盖度转移;年际间植被覆盖度标准差(SD)为0~0.541,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和减少的区域面积之比为10∶9,呈显著性减少和显著性增长的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9.132%和6.794%。【结论】干热河谷植被覆盖度空间地带差异明显;植被覆盖度偏低,植被覆盖度等级间转换较为频繁;植被覆盖度年际间变化幅度不大,植被覆盖度呈增长的区域面积略大于减少区域面积,但呈显著性减少的区域面积大于呈显著性增长的区域面积;东部和南部的中高山地带植被覆盖度的结构恶化。应继续强化退耕还林还草、强化天然林保护等措施的力度,降低中高山和中低山的人为干扰强度,在河谷坝区和坝周低山积极开展人工植被恢复工作,促进区域植被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草原区露天煤矿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分析 [J].
张世文 ;
宁汇荣 ;
许大亮 ;
叶回春 ;
郑印 ;
张红艳 ;
黄元仿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17) :233-241
[2]   基于Landsat影像的离子稀土矿区植被覆盖度提取及景观格局分析 [J].
李恒凯 ;
雷军 ;
杨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10) :267-276
[3]   基于RS和GIS的大渡河上游植被覆盖时空变化 [J].
胡玉福 ;
邓良基 ;
刘宇 ;
蒋双龙 ;
李翔 ;
陈波 ;
王钰婷 .
林业科学, 2015, 51 (07) :49-59
[4]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J].
刘军会 ;
高吉喜 ;
王文杰 .
山地学报, 2013, 31 (02) :234-242
[5]   2001-2010年内蒙古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J].
穆少杰 ;
李建龙 ;
陈奕兆 ;
刚成诚 ;
周伟 ;
居为民 .
地理学报, 2012, 67 (09) :1255-1268
[6]   近10年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J].
李双双 ;
延军平 ;
万佳 .
地理学报, 2012, 67 (07) :960-970
[7]   基于NDVI象元二分法的植被覆盖变化监测 [J].
刘琳 ;
姚波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S1) (S1) :230-234
[8]   基于3S技术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LUCC研究——以云南省元谋县为例 [J].
何锦峰 ;
苏春江 ;
舒兰 ;
杨忠 .
山地学报, 2009, (03) :341-348
[9]   1982-2003年内蒙古植被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 [J].
陈效逑 ;
王恒 .
地理学报, 2009, 64 (01) :84-94
[10]   金沙江干热河谷侵蚀陡坡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J].
聂小军 ;
张建辉 ;
刘刚才 ;
南岭 ;
苏正安 .
生态环境, 2008, (04) :1636-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