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中游边缘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王芳
肖洪浪
苏永中
范桂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边缘绿洲; 土壤质量; 土地利用;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0.07.015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荒漠开垦为绿洲后土壤的演变规律。以黑河流域河西走廊中段临泽绿洲为例,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结果表明:戈壁开垦后,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N含量均表现为林地最高,草地和林草间作地居中,农田最低。绿洲农田表层土壤速效P含量相对戈壁而言提高了48%,明显高于其它几种利用方式。荒漠绿洲区K素的含量一直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开垦利用对其影响不大。开垦耕种后土壤砂粒含量明显降低,细粒物质明显增加。合理的耕作和管理措施使土壤含盐量显著减小。合理营造防护林能够促进绿洲化的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