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集聚区吸纳人口迁入的影响因素——以东莞市为例

被引:14
作者
吕晨 [1 ]
孙威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人口集聚; 收入水平; 就业岗位; 路径依赖; 空间分异; 东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人口集聚区的地域特征差异对人口迁移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从地域特征出发研究人口集聚区对于迁入人口的作用机制可为地域功能区划和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参考。本文以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人口集聚区对迁入人口拉力作用的指标体系。以东莞市为案例,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识别人口集聚区对迁入人口的作用力以及各类拉力的作用强度。结果显示:①东莞市各乡镇人口集聚程度差异较大,且空间分布不均衡;在1995-2000年全市人口迅速集聚期,区域人口集聚度主要与地区就业岗位增加、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迁移的路径依赖相关。②该市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特色给迁入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对外来人口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③人口以路径依赖的形式进行链式迁移可以减低迁移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④对人口集聚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路径依赖拉力、就业岗位拉力、收入水平拉力;综合的区域拉力与人口集聚度呈三次曲线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93 / 60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及演化 [J].
王珏 ;
陈雯 ;
袁丰 .
地理研究, 2014, 33 (02) :385-400
[2]   中国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城市间横向迁移规律 [J].
田明 .
地理研究, 2013, 32 (08) :1486-1496
[3]   安徽省内人口迁移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张苏北 ;
朱宇 ;
晋秀龙 ;
田盼盼 .
经济地理, 2013, 33 (05) :24-30+23
[4]   20世纪人口地理学研究进展 [J].
封志明 ;
李鹏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2) :131-140
[5]   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 [J].
李扬 ;
刘慧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0) :1162-1170
[6]   人口流出区低收入与高消费并存的庐江模式及其理论意义 [J].
冯健 ;
王迎 ;
刘洋华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6) :725-732
[7]   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 [J].
朱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3) :353-361
[8]   我国人口迁移趋势及空间格局演变 [J].
蔡建明 ;
王国霞 ;
杨振山 .
人口研究, 2007, (05) :9-19
[9]   中国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 [J].
唐家龙 ;
马忠东 .
人口研究, 2007, (05) :42-51
[10]   中国人口迁移的空间形态变化分析 [J].
鲍曙明 ;
时安卿 ;
侯维忠 .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05) :28-3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