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孔隙成因对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被引:49
作者
黄思静
张萌
朱世全
武文慧
黄成刚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陇东地区; 延长组; 砂岩; 大气淡水; 孔隙度; 渗透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分布于印支期不整合面之下,砂岩次生孔隙的成因与印支期暴露时间间隔中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关,因而越靠近不整合面的上部油层组,砂岩物性越好,同时储集空间中次生孔隙的比例也越大。孔隙的这种成因模式和构成方式直接影响了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越靠近不整合面的上部油层组,要获得相同的渗透率所需要的孔隙度越大,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越差。基于这种原理,在考虑陇东地区三叠系储层砂岩的孔隙度下限时(如在定义渗砂岩时或在进行与孔隙度下限有关的储量计算时),不同油层组应有不同的标准,假定以0.1×10-3μm2的渗透率作为标准,对陇东地区而言,长1—长2油层组的孔隙度下限可能应在11%左右,而长8油层组可能只要8%左右就足够了。
引用
收藏
页码:648 / 6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