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云模式下三维闪电分形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11
作者
郭凤霞 [1 ,2 ]
王昊亮 [1 ,2 ]
孙京 [3 ]
吴鑫 [1 ,2 ]
梁梦雪 [1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积云模式; 放电参数化; 闪电分形结构; 感应电荷; 电荷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2 [不稳定天气的电];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提高积云模式对雷暴云内电过程的模拟能力,将Mansell提出的放电参数化方案在起始击穿阈值和闪电通道感应电荷的分配过程上进行改进,耦合了已有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模式中。对STEPS(Severe Thunderstorm Electrification and Precipitation Study)试验中一次雷暴个例以及对中纬度地区理想雷暴个例的模拟表明,引入了新放电参数化方案的模式模拟出闪电在发展特性和几何结构上和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模拟结果还表明:闪电的类型与极性取决于背景电荷结构以及闪电的起始位置,只有底部存在正电荷堆时才会产生负地闪,且负地闪的起始点均具有较高的负电势。闪电通道上感应电荷的沉降会改变通道附近水成物粒子上携带的电荷,这对雷暴云内复杂电荷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经统计,模拟的地闪和云闪通道的分形维数平均值分别为1.47和1.69。对起始击穿阈值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随着起始击穿阈值的增大,首次闪电时间会向后推迟,当采用逃逸击穿时首次闪电产生的时间最早;闪电数量随起始击穿阈值的增大而减少;当使用固定击穿阈值(100,150和200 k V)时得到的云地闪比均小于使用逃逸击穿时得到的云地闪比,使用逃逸击穿时得到的云地闪比与观测结果最为接近。
引用
收藏
页码:534 / 54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雷暴微物理过程对电活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赵鹏国 ;
周筠珺 ;
邓德文 ;
刘畅 .
高原气象, 2013, 32 (03) :884-893
[2]   山东半岛一次强飑线过程地闪与雷达回波关系的研究 [J].
吴学珂 ;
袁铁 ;
刘冬霞 ;
冯桂力 .
高原气象, 2013, (02) :2530-2540
[3]   耦合气溶胶模块的雷暴云起电模式 [J].
王宁宁 ;
谭涌波 ;
师正 ;
郭秀峰 .
高原气象, 2013, (02) :2541-2548
[4]   平凉一次雷暴云内的降水粒子分布及其电学特征的探讨 [J].
张廷龙 ;
杨静 ;
楚荣忠 ;
赵果 ;
张彤 .
高原气象, 2012, 31 (04) :1091-1099
[5]   雷暴云起电机制及其数值模拟的回顾与进展 [J].
郭凤霞 ;
孙京 .
高原气象 , 2012, (03) :862-874
[6]   吉林地区一次雷暴云个例电和云微物理特征的模拟分析 [J].
王芳 ;
肖稳安 ;
雷恒池 ;
侯团结 .
高原气象, 2009, 28 (02) :385-394
[7]   闪电放电通道的三维结构特征 [J].
张义军 ;
Paul R.Krehbiel ;
刘欣生 ;
张广庶 .
高原气象, 2003, (03) :217-220+315
[8]  
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Ⅰ:模式及其电过程参数化方案[J]. 孙安平,言穆弘,张义军,张鸿发,黄美元.气象学报. 2002(06)
[9]   雷暴中的反极性放电和电荷结构 [J].
张义军 ;
刘欣生 ;
P.R.Krehbiel .
科学通报, 2002, (15) :1192-1195+1201
[10]   对流云中冰相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Ⅰ:模式建立及冷云参数化 [J].
孔凡铀 ;
黄美元 ;
徐华英 .
大气科学, 1990, (04) :44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