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一次强飑线过程地闪与雷达回波关系的研究

被引:21
作者
吴学珂 [1 ]
袁铁 [1 ]
刘冬霞 [2 ]
冯桂力 [3 ]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LAGEO)
[3]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飑线; 地闪; 雷达回波; 冰相降水含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 [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山东省气象局地闪定位资料和青岛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3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一次强飑线过程的地闪活动演变特征以及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地闪异常活跃,最大频数达到1 212fl.(10min)-1,但正地闪仅有15次。在飑线系统快速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出现了两次"跃增"现象,地闪频数随时间的增加呈"阶梯状"发展特征。地闪主要集中发生在6km高度上雷达回波≥35dBZ的区域,地闪频数与45dBZ以上强回波面积的相关系数达到0.89,但也有少量地闪零星分布在弱回波区域。地闪频数与45dBZ回波顶高的相关性要好于与35dBZ和50dBZ回波顶高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1。为了定量分析对流强度与地闪频数之间的关系,定义了8个对流强度指数,其中0℃层以上所有强回波的反射率因子值之和与0℃层以上所有强回波的反射率因子值与所在高度的乘积之和以及地闪频数的关系非常稳定。对比分析不同强度的对流系统,发现不同雷暴天气过程中的对流强度与地闪频数的关系明显不同,即对流越强,相应的对流强度与地闪频数的相关关系也越好。另外,在飑线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地闪频数与0℃层以上和7~11km高度的冰相降水含量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2530 / 254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平凉一次雷暴云内的降水粒子分布及其电学特征的探讨
    张廷龙
    杨静
    楚荣忠
    赵果
    张彤
    [J]. 高原气象, 2012, 31 (04) : 1091 - 1099
  • [2] 低纬高原一次飑线过程的地闪演变特征分析
    尹丽云
    张杰
    张腾飞
    许迎杰
    [J]. 高原气象 , 2012, (04) : 1100 - 1109
  • [3] 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暖季降水系统的闪电、雷达反射率和微波特征
    袁铁
    郄秀书
    [J]. 气象学报, 2010, 68 (05) : 652 - 665
  • [4] 基于TRMM卫星对一次华南飑线的闪电活动及其与降水结构的关系研究
    袁铁
    郄秀书
    [J]. 大气科学, 2010, 34 (01) : 58 - 70
  • [5] 华北一次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地闪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刘冬霞
    郄秀书
    冯桂力
    吴书君
    [J]. 高原气象, 2008, (02) : 358 - 364
  • [6] 雹暴的闪电活动特征与降水结构研究
    冯桂力
    郄秀书
    袁铁
    牛淑贞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1) : 123 - 132
  • [7] 对流层折射模型修正及对应的雷达求高公式
    吴晓芳
    王雪松
    代大海
    [J].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6, (04) : 209 - 212
  • [8] 多普勒雷达资料格点化方案的比较研究
    杨毅
    邱崇践
    [J]. 干旱气象, 2004, (02) : 6 - 10
  • [9] LIGHTNING DATA AND STUDY OF THUNDERSTORM NOWCASTING
    郄秀书
    言穆弘
    郭昌明
    张广庶
    [J]. ActaMeteorologicaSinica, 1993, 7 (02) : 244 - 256
  • [10] OBSERVATION AND MODEL ANALYSES OF POSITIVE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IN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Yan Muhong Guo Changming Qie Xiushu Ge Zhengmo Zhang Guangshu Lanzhou Institute of Plateau Atmospheric Physics
    [J]. ActaMeteorologicaSinica, 1992, (04) : 501 -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