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空间分布、异质性与产业布局

被引:53
作者
张辉 [1 ]
刘鹏 [2 ]
于涛 [2 ]
安虎森 [2 ]
戚安邦 [1 ]
机构
[1] 南开大学商学院
[2]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空间经济学; 金融从业者规模; 知识异质性; 信息扩散; 产业集聚;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6.12.004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如何借助金融力量促进产业的均衡布局,是中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区域金融的地理空间基础上,从金融从业者规模、知识异质性、信息扩散等经济空间核心要素出发,在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下,对金融空间分布差异下的资本区位选择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集聚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金融从业者规模所引起的集聚效应能促进产业集聚,但是其边际作用会随着金融从业者知识异质性程度和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相反,贸易自由度的提升则会强化这一边际促进作用。其理论解释为,金融异质性程度与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能够强化区际金融协作,增强金融服务的溢出效应,从而有效克服资本在区位选择上所面临的金融约束;而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会巩固经济发展先行地区的先发优势,增强其"虹吸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证实了上述理论分析。本文的政策启示为:借助金融力量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应在加快现有金融中心高端化步伐的基础上发展多层次的全国金融体系;加强金融信息公开,使得金融服务能够有效覆盖中西部地区;对落后地区实行适度的金融政策倾斜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21]   社会资本、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 [J].
严成樑 .
经济研究, 2012, 47 (11) :48-60
[22]   基于空间内生增长理论的区域差异成因探析 [J].
李杰 .
南开经济研究, 2009, (03) :87-107
[23]   对我国区际经济与金融差距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J].
宋翠玲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0) :120-130
[24]   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 [J].
冼国明 ;
文东伟 .
管理世界, 2006, (12) :18-31
[25]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J].
金煜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6, (04) :79-89
[26]   社会资本与区域金融发展——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张俊生 ;
曾亚敏 .
财经研究, 2005, (04) :37-45
[27]   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 [J].
边燕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3) :136-146+208
[28]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博弈分析 [J].
李兴江 ;
李志国 .
经济问题, 2003, (08) :19-21
[29]   市场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效应──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J].
詹新宇 .
中国软科学, 2012, (08) :166-177
[30]   FDI、劳动异质性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 [J].
王舒鸿 .
财经研究, 2012, 38 (04) :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