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东部表层沉积物矿物组合分区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30
作者
杨群慧
林振宏
张富元
林晓彤
季福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青岛海洋大学
[3]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4] 青岛海洋大学 广州
[5] 青岛
[6] 杭州
关键词
南海; 表层沉积物; 矿物组合区; 地质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利用油浸系统鉴定法对南海中东部 2 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 63— 1 2 5 μm粒级的矿物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矿物种类丰富 ,有 5 7种 ;矿物组成以轻矿物为主 ,重矿物含量较低 ;与中国其他海区相比 ,以铁锰微结核、磁铁矿、普通辉石和火山玻璃的高含量为特征。根据矿物来源和成因的研究 ,可分为陆源碎屑矿物、自生沉积矿物、火山碎屑矿物、生物骨屑矿物和宇宙来源矿物 5类。为了定量地探讨沉积物中矿物组合及其空间分布 ,根据特征矿物的相似性对 2 86个样品 2 2种矿物变量进行Q 型聚类分析 ,将南海中东部表层矿物分布划分为陆源、混合、自生、火山 4个矿物组合区。各组合区中矿物组成和含量上的变化反映了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591 / 59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南海东部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杨群慧 ;
林振宏 ;
张富元 ;
林晓彤 ;
季福武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956-964
[2]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矿物组成及元素赋存特征附视频 [J].
方银霞 ;
金翔龙 .
海洋与湖沼, 2000, (04) :419-425
[3]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J].
赵泉鸿 ;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1999, (06) :481-501
[4]   南海北部深海花粉记录的环境演变 [J].
孙湘君 ;
李逊 ;
罗运利 .
第四纪研究, 1999, (01) :18-26
[5]   聚类分析法在地质样品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J].
吴晓军 ;
罗立强 ;
甘露 ;
詹秀春 ;
梁国立 ;
马光祖 .
岩矿测试, 1998, (03) :14-18
[6]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深水区的沉积速率 [J].
黄维 ;
汪品先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1) :13-17
[7]   南海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 [J].
邱燕 ;
姚伯初 ;
李唐根 ;
鲍才旺 ;
钟和贤 ;
龚跃华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04) :42-43+45-46+48-54
[8]   冲绳海槽中部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布和来源 [J].
林振宏 ;
吕亚男 ;
高学敏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6, (03) :361-368
[9]   南黄海自生黄铁矿成因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J].
初凤友 ;
陈丽蓉 ;
申顺喜 ;
李安春 ;
石学法 .
海洋与湖沼, 1995, (03) :227-233
[10]   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特征及其物质来源 [J].
陈华胄 .
台湾海峡, 1993, (02) :13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