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社会嵌入:农产品淘宝村形成机制研究——基于W村的实证分析

被引:23
作者
潘劲平 [1 ]
王艺璇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2]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产品; 淘宝村; 产业; 乡村伦理; 电商; 乡村振兴;
D O I
10.13718/j.cnki.xdsk.2020.01.008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2 ;
摘要
"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使中国传统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淘宝村"。按照主营产品的不同,当前淘宝村可以划分为农产品淘宝村和工业品淘宝村,二者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路径。本文基于W村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农产品淘宝村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农产品淘宝村得以形成主要受三层技术社会嵌入的影响:商品化的产业嵌入、规范性的伦理嵌入和权力性的政治嵌入。因此,为培育新的农产品淘宝村,需要挖掘村庄产业价值、整合村域文化和经济资源,并加强完善政府支持力度,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费孝通全集.[M].费孝通; 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12]  
资本论.[M].(德) 马克思; 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
[13]   淘宝村形成过程研究:以东风村和军埔村为例 [J].
曾亿武 ;
邱东茂 ;
沈逸婷 ;
郭红东 .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90-97
[14]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 [J].
郭承龙 .
经济体制改革, 2015, (05) :110-115
[15]   我国地方政府在“淘宝村”发展中的职能定位探析——以广东省军埔村为例 [J].
李育林 ;
张玉强 .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35 (11) :174-178
[16]   全球信息网络与乡村性的社会文化建构——以广州里仁洞“淘宝村”为例 [J].
吴昕晖 ;
袁振杰 ;
朱竑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7 (02) :115-123
[17]   社会创新因素促进“淘宝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浙江丽水为例 [J].
崔丽丽 ;
王骊静 ;
王井泉 .
中国农村经济, 2014, (12) :50-60
[18]   利益分化与精英参与:转型期新型农民合作社与村两委关系研究 [J].
赵晓峰 ;
刘成良 .
人文杂志, 2013, (09) :113-120
[19]   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 [J].
王成新 ;
姚士谋 ;
陈彩虹 .
地理科学, 2005, (03) :3257-3262
[20]   科技革命条件下的城市消费方式 [J].
张蕾蕾 .
社会, 2001, (05)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