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罪答辩的事实基础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29
作者
史立梅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有罪答辩; 事实基础; 认罪认罚从宽; 速裁程序; 简易程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71.2 []; DD915.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防止无辜被告人被定罪,美国有罪答辩制度不仅要求被告人做有罪答辩应出于自愿、理智、明知,而且要求有罪答辩必须具备事实基础,但对事实基础的审查无需采用对抗制方式,其证明程度也无需达到审判定罪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有罪答辩制度为尽量平衡公正价值与效率价值所作出的努力。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将法院的判决建立在被告人认罪的基础之上。为保证有罪判决的正确性,需要建立相应的确保被告人认罪真实性的保障机制,包括区分被告人认罪审查程序和量刑程序、在自愿性和明知性要求之外增加被告人认罪需具备事实基础的要求、对认罪事实基础的审查需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心证程度、赋予被告人撤回认罪或者提起上诉的权利等。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2+172 +17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 [J].
孙远 .
法律适用, 2016, (11) :14-19
[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若干重要问题探讨 [J].
陈光中 ;
马康 .
法学, 2016, (08) :3-11
[3]   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的三个问题 [J].
樊崇义 ;
李思远 .
人民检察, 2016, (08) :5-9
[4]   轻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初探 [J].
林双 .
法制博览, 2015, (21) :174+155-174
[5]   论刑事简易程序中的证明标准 [J].
谢登科 .
当代法学, 2015, 29 (03) :135-143
[6]   论刑事诉讼的北美模式 [J].
许乃曼 ;
茹艳红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8, (05) :17-26
[7]   论诉讼真实的属性、标准及其认可 [J].
史立梅 .
法学论坛, 2006, (06) :42-47
[8]  
诉讼证据规则研究[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刘善春等著, 2000
[9]  
Accuracy Inquiries for All Felony and Misdemeanor Pleas: Voluntary Pleas but Innocent Defendants?[J]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 1977 (1)
[10]  
K.S.A 22-3210 .2 .